大城咸安宮位於彰化縣大城鄉,主祀保生大帝,
是大城鄉大城厝地區(即今大城、西城、東城三村的範圍)
的信仰中心。
明永曆28年(1674)3月起,
以土埆厝廟供奉,直到清道光元年(1821)
大城厝地區發展出街市,即開始建廟宇,
命名為「咸安宮」。
創立於清道光元年(1821),
目前的廟宇建築為日昭和3年(1928)重建,
歷經多次整修,保留原日治時代風格,
宮內亦保留竣工時的碑碣。
建築格局為面寬三開間、深約兩落的閩南式廟宇,
祭祀空間由外而內分為三川殿、左右過水廊夾一天井、拜殿、
正殿、後殿。
三川脊屋頂有各式人物及吉祥獸花草圖樣的剪黏;
正殿為三通五瓜木構建築;前簷有一對石雕龍柱,
上方雕有八仙人物;後簷柱為六角形石柱,表面有花草
圖樣的淺浮雕、柱基為六角形,
因於日治時期重建,
因此內部的石柱上方大部分
有洋式風格特色……..
明末,吳姓移民由泉州攜眷渡臺開拓,
但由於當時墾地荒蕪、瘟疫肆虐等不佳狀況,
致吳姓移民有鑑於此,於明永曆20年(1666),
回泉州迎請保生大帝的香火到彰化大城厝莊奉祀,
以安撫民心。
之後隨著瘟疫退散,
保生大帝也成為莊民心靈的寄託。
大城咸安宮初建時規模比較小,
至昭和3年(1928)已歷經百年風雨,
致廟宇逐漸傾頹,
當時信士吳萬益(生卒年不詳)見此況,
即號召地方仕紳與村民共同商討改建事宜,
並獲得支持,在踴躍捐款下,於同年冬季興工重建,
其重建石材、福杉等建材皆由中國運送,
至昭和5年(1930)秋季竣工,
當時亦立咸安宮改築記的碑文,
以述其沿革。
爾後於民國49年(1960),整修廟宇內部彩繪及樑柱,
並在民國61年(1972)整修三川殿屋頂,還有民國75年(1986)
後殿的增建,經歷多次整修,大城咸安宮建築本身仍保留
日本時代初建時的廟貌,
並在民國97年(2008)
4月11日登錄為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