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時,台灣總督府在基隆開始運作,並舉行簡單儀式正式「始政」。
由於基隆是與日本本土最接近的門戶,總督府為了將基隆建設為台灣與日本本土的轉運點,從
1899年開始到1935年,共進行四期的築港工程, 使基隆港正式取代淡水,成為北台的主要門戶。
大正九年(1920) 台北州基隆郡設立,並另劃市區部分設置< 基隆街>;
1924年基隆街升格為台北州的州轄市,此為基隆市正式設置之始。
此時,基隆的貿易額已經佔了當時全台灣貿易總額的二分之一,完全取代了淡水的地位,
與高雄一南一北並稱為日治時代台灣兩大港市。
因與日本本土的貿易密切,也使得大量的日本人移居基隆。
根據資料顯示: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1940年,基隆市計有9.5萬人,僅次於臺北市32.8萬、
臺南市14萬、高雄市12.7萬,為臺灣第四大城。其中市內就有2.3萬為日本人(內地人)。
現代化的建設進程,在當時也是極具代表性的….
除了建港,日本人實施了「市區改正」,大幅改變了基隆舊有的城市地貌。
市區街道被重劃為格子狀街廓,並整治貫穿市區的西定河、南榮河、田寮河三條河川,
也在市區內大興土木,廣設公園,並興建了許多現代化(以歐式為主)的建築物。
位於基隆港左岸的建築物主要包括: 基隆驛, 基隆港合同廳舍, 大阪商船及近海郵輪等
(見昭和四年出版的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 no.165)
基隆車站最早設立始於清代時期,光緒十七年(1891)劉銘傳建立第一代車站。
日治時期之第二代車站為木造建築,因市區改正,遷至基隆港現址所在,並於西元1908年
10月30日興建完成第三代< 基隆驛 > ,由鐵道部委託台灣總督府土木局<村上彰一>設計,
建築風格為「文藝復興式建築」,使用紅磚、洋式木構造屋架、石綿瓦板,馬薩式風格的屋頂,
氣派宏偉豪華, 曾作為迎接 <裕仁皇太子> 來台參訪的重要門戶,可惜早於1965年3月拆除。
今日之車站為第四代,鋼筋混凝土建造,民國五十六年(1967) 2月竣工,使用至今。
如同多數車站一般,缺少建築特色…..
基隆驛竣工十年後,為表彰首任總督樺山資紀,建銅像一座於驛前,目前水泥底座猶在。
上方的銅像在光復初期曾更換為臺灣形狀的碑石, 其後更換成先總統 蔣公的戎裝像,
在全省各地紛紛拆除或是遁入庫房的情況相比, 這座銅像從未有任何的損傷,依然挺立不搖….
碑文提字係由當時的監察院長于右任所書, 比起二二八的傷痛,基隆或許並不亞於台灣任何
一個城市, 但對於此一功過參半的爭議人物而言, 基隆市民的表現顯然是寬容了許多.
舊照片顯示,車站左前原有兩棟洋式建築, 靠近碼頭邊的一棟已拆除,(現公車處所在位置)
剩下的一棟則為現在的陽明海運 < 海洋文化藝術館 >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原是一棟興建於大正五年(1915),由<日本近海郵輪會社> 所有,
這棟建物被基隆市票選為歷史建物第一名,採取當時流行的折衷式建築風格,也是日治時期
基隆西岸碼頭重要建築,對基隆航運地位具有特殊及時代性的指標意義。
歷經過2次世界大戰烽火和歲月的洗禮及數次的整建,已非建造初期之風貌, 目前僅能從外牆
以及復古典雅的圓弧拱廊之間,窺見日治時期的原有風貌。
後方的海港大樓原稱為<基隆港合同廳舍>…..
基隆港在日治時期歷經築港工程及市區改正等相關建設之後,成為台灣最重要的貿易港市,
近代化的港口設施促使基隆之貿易額蒸蒸日上。
為了便利港務運作,總督府交通局開始計畫興建基隆港合同廳舍,將原本散置於碼頭各處的
港務機構整合於一處,由當時總督府交通局技師< 鈴置良一> 負責建築設計及工程主任一職,
工程自昭和五年(1930)10月11日開工,昭和九年(1934) 7月15日完工。
廳舍中收納包含基隆稅關、台北州港務局、交通局基隆築港出張所、交通局基隆海事出張所、
基隆郵便局波止場出張所、台灣總督府植物檢查所基隆分所、台灣總督府鳳梨罐詰基隆檢查所
、台灣總督府米榖檢查所基隆出張所、台灣總督府肥料檢查所基隆出張所、專賣局基隆出張所
、基隆警察局水上派出所等十一個港務機構….
在造型上,基隆港合同廳舍很明顯的呈現出幾種現代的風格。
雖然應用了拱圈,室內也還有部份簡化的西方柱式,但大抵而言已經脫離厚重的歷史式樣。
在設備上,已規劃了有排氣、升降機、消防、污水處理等現代化設備。
在建築式樣方面,外觀設計簡化了不必要的裝飾,在轉角處設計成弧線形以表現出建築的
自由度與流暢感,運用連續開窗及水平飾帶,呈現清新明快的建築型態,整個立面以貼
布紋面磚為主,但在腰迴部分則運用花崗岩,玄關處採用大理石及陶瓦面磚裝修。
主入口是最為突出之處。除了一樓與二樓間原有一出挑甚大的圓弧形的雨庇之外,
二樓與三樓間也有一圓弧形小陽台,類似的小陽台也出現於側立面上。入口折線的細部及
建築後側高起,類似船桅的旗竿座則富有藝術裝飾風格。
在台灣日治建築中,它是最具現代風情的建築物之一。
基隆稅關出入口隔個街道對面巷內, 可以看見一座號誌樓,
對鐵道迷而言 ,這也是頗為珍貴且認真追索的重要遺物之一…..
基隆港西岸高架橋已拆除,已進入都市更新的進程當中,將來的西岸風情如何轉變 ?
所有的基隆人都在引領期盼….
曾作為迎接昭和太子 來台參訪的重要門戶,可惜早於1965年3月拆除。←日
本並没有「昭和太子」這個人,請不要無中生有。
曾作為迎接昭和太子 來台參訪的重要門戶,可惜早於1965年3月拆除。←日
本並没有「昭和太子」這個人,請不要無中生有。
台灣硬起來! 抵制菲律賓!!
台灣硬起來! 抵制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