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啟二年(1622)福建船戶劉定國,奉請湄洲媽祖(俗稱船仔媽)金身神像,橫渡黑水溝。
航經笨港時媽祖顯聖,指示永駐此地,從此笨港十寨輪流奉祀,永保台疆。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
與外九庄合建天妃廟於笨港,清雍正八年(1730)始稱之為「笨港天后宮」。
乾隆年間(1765) 三槺榔庄(現今雲林縣元長鄉客仔厝)的笨港溪邊由上游漂流來樟木,
每逢夜晚即會出毫光,被庄民撈起後,而獻給笨港天后宮,依神示雕為三尊媽祖神像,
此三神像與「船仔媽-開台媽祖」同奉祀於笨港天后宮內。
嘉慶四年(1799),笨港溪氾濫,笨港市街被分為笨南港及笨北港,天后宮也被洪水沖毀,
廟內神明及文物暫時移到麻園寮(後稱新南港,即今新港)肇慶堂內安奉。
當時有住持景瑞發起建廟,經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捐俸及十八庄人士共同捐貲,
於嘉慶十七年(1812)落成,定名為—「奉天宮」。
1837年於笨港天后宮原址重建之之北港朝天宮落成,
相傳建廟後曾向新港奉天宮請求媽祖神像返奉,最後由王得祿將軍出面協議仲裁,
決定一尊留在奉天宮,一尊供奉於朝天宮,
另一尊則由其本人請回牛稠溪(現今溪北)暫供於提督公館「奉茶」。
道光十九年(1839)溪北六興宮落成,恭請神像入殿安座。
此大致為三廟宇之間之關聯…..
新港奉天宮,位於新港鄉大興村新民路與中山路交口上,正對著中山路。
明治三十九年(1906)嘉義發生地震,奉天宮建築受損,地方士紳<林維朝>發起重建,
當時聘請新莊<吳海桐>匠師主持,自明治四十年(1907)興工,大正六年(1917)始
全部完工。
三開間的前殿,正面以石雕為主,多為大正初期改築時所刻。
前後檐各有精雕石柱一對,前檐為八仙蟠龍柱,後檐為花鳥柱。中門彩繪升降龍門神,
左右山牆均用石堵,次間後檐安蟠龍壁柱,為他廟所罕見的風格。
帶有八柱拜亭的正主祀聖母媽祖,與前間用院牆區隔、八卦月門連通;
與正殿交接的搭牽樑上,立有「尪番」斗座,形象特殊;
額枋上懸有王得祿在嘉慶二十年(1815)所獻的「聖慈母德」匾。
重要之匾楹計有:
嘉慶乙亥年陽月吉旦 聖慈母德
欽命提督福建全省水師等處地方軍務統轄臺澎水陸官兵
二等子爵世襲軍功加五級尋常加一級 王得祿 立
咸豐七年六月吉旦 福庇雁行
昔松溪先兄即真於斯 卿現蒙憲署理 斯篆仰叨佑綏我雁行
不僅造萬民己也 署苯港縣丞 白鸞卿題
嘉慶丙子仲春穀旦 恩流海嶠 護臺灣鹿港同知笨港縣丞臣 龐周敬立
聖蹟溯湄洲躡電飛昇八百載神靈遐布 慈雲芘台島安瀾永慶億萬家頂祝馨香
歲次乙卯冬十月前廣東按察使 陳望曾撰
按: 陳望曾字省三,號魯村,臺南人。16歲入泮,1870年舉鄉,1874年進士,授內閣中書。
先後署廣東雷州、韶州知府,三任廣州府知府。後委提廣東海防兼善後總局管理全省軍需。
1908年擢升廣東勸業道,其後調署按察使、提學使,受嘉獎,賞加頭品頂戴。
久任官內地,鮮少返鄉省親,晚年退隱香港。〈臺北保安宮重修碑記〉為其所撰。
中埕兩旁有八卦門通往兩廂廊,八卦門上的水車堵,有精緻的交趾陶作品,
由於交趾陶作品不易保存,故以玻璃保護,避免受損。
奉天宮的交趾陶作品以博古花卉為雕塑題材,為洪坤福及其徒弟石蓮池的作品。
三川殿兩側壁堵楹聯分別由< 臺北洪以南>及< 羅山徐杰夫> 所書;
湄洲靈跡顯塵寰德配蒼天謳等閒 不作風波於世上已無舟楫在人間
壬子秋 徐杰夫敬題 嘉義山仔頂徐先汀 先焘仝獻
按: 徐杰夫(1873~1959),是嘉義廳南區街庄長<徐德新> 長子。
生於嘉義廳嘉義西堡山仔頂庄,後來遷居嘉義市公明路。
其叔父<徐德欽>為前清進士, 補用工部屯田司主事, 改修玉峰書院,復興縣學,
又委辦嘉義清賦總局丈量事宜,兼辦團防局教練事宜
光緒十八年 (1892) 考取生員。
因家門富榮,明治三十六年(1903)嘉義公學校速成科畢業,襄助其父處理公務表現優異,
明治四十一年(1908)十二月,嘉義廳長擢任為嘉義廳山仔頂區長。
其後又即調升嘉義廳參事兼嘉義區長,計長達十二年之久。
廟宇修建之時適逢其擔任區長一職,
由其題聯乃時代之所趨….
同一時期修建之北港朝天宮及北港義民廟均有其楹聯。
算是當地頗具代表性的漢詩及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