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民權路創建於荷蘭人的普羅民地亞街,明鄭時為承天府街坊,清府城大街,日治時期叫本町,
光復以後改為民權路,是台南市至今傳統行業分佈最多的街區,從文化的發展來看,這些行業呈現庶
民生活景觀的各種面象,形成代代相傳的社會脈絡,具有生活美學觀點的價值意義。
中區乃由日治時期末之清水、末廣、開山、明治、大宮、本町、大正等區合併而成,
西區由日治時代永樂、西門、港町、新町合併而成,因位於市區西邊故名西區。
民國93年1月1日,中、西二區行政區域合併,名為中西區。
該區域一直是台南市區內最精華的地段。
昭和初期(1927),有志於末廣町經營事業之商家組織了一個店舖住宅速成會,
決定在末廣町南北兩側興建連續的店舖住宅,正面最少三樓,最多六樓,
昭和六年(1931)正月開始設計,於當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終於翌年10月如期完工,
是為台南市第一條經過整體規劃設計之市街,其計有百貨、藥局、酒商、旅館、運動器材、
攝影店、餅店、齒科、診所、傢俱商及自行車行。
今日的中正路即為昔日之末廣町銀座通……
至於與中正路平行的民權路,在當時即為本町之所在。
台南市區內保存較多日治街屋的地方正在上述這兩條街道上。
日治時期,台南市的建築和都市景觀改變很大,由于都市計劃的實施,舊有城牆、城門被拆除
,加上現代行政部門的設置,連帶的產生各種不同功能的新建築,建築風格因此有明顯轉變。
荷領時期曾於今民權路二段建造普羅民地亞市街,今忠義路二段與普羅民地亞街交會成十字
大街,這是臺南城市發展之肇始。
這一趟的老街巡禮正好從此處出發…..
市中心的民權路,雖然也是整日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但跟左右平行的民生路與民族路相比,
由於路面較窄,路旁也多是老舊建築而較少新建物,因此略顯幾分落寞沉寂,但也多添了
一份屬於老街的味道。
台南市最早的都市計畫街道民權路,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歷史,由曾經一片興盛榮景到如今
繁華不再,只留下一路展開的老樓屋,頹圮剝落的外牆、雜亂不堪的舊招牌,了無聲息地
展示著歲月的痕跡。
為尋找老街再生的可能性,國藝會投入一百多萬資金,為民權老街策畫了「藝術建醮」活動,
十幾位藝術家進駐八棟傳統老樓房,擦去堆疊得厚實的塵埃,企圖讓老屋重新活絡。
舊名「大井頭」的台南市永福路、民權路一帶,是全台最早開發的區域之一,也是明、清
時最繁華的地段,如今老街古巷雖淹沒在現代建築中,百年老店依舊林立。
1928年3月,<韓石泉>於本町4丁目(今民權路)獨自開設「韓內科醫院」,
為台灣私人醫院標榜專科之嚆矢。
水仙宮旁的日治街屋依然屹立於街市之中…..
看西街是基督教福音來台發源地,而看西街教會即為紀念福音來台之教會,深具歷史意義。
1865年5月28日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醫生,偕同杜嘉德牧師、陳子路、吳文水、黃喜智
等傳道師搭乘一輪船名「美太」號,由打狗(高雄)登陸,幾天後來到台灣府(台南)。
馬威廉先生為他們預備一個地方在看西街(即原仁愛街四十三號),於6月16日開始傳教行醫。
是所謂聖教之發祥地;
這裡也是民權路尾的老街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