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基天后祖廟是臺灣府城最早的媽祖廟,故以冠以「開基」之名。位於臺南市北區,是二級古蹟。
其別名「小媽祖廟」是與俗稱「大媽祖廟」的大天后宮相對而來;另一別名則是冠上了當地的古地名
水仔尾」( 該廟位在昔日德慶溪注入臺江口的南岸地區)而來。

創建於明永曆十七年 (1662)為臺灣最早由民間設立之媽祖廟。
鄭成功治臺後,感恩媽祖庇祐鄭軍順利登港,將之易茅為瓦,易寮為廟,冠以「開基」。
因為不及大天后宮的規模及寬敞,俗稱「小媽祖廟」。



 乾隆三十年(1765)知府蔣允焄拆草寮四邊民房,而擴建磚造廟宇並留有碑記記述,
不幸此石碑早已佚失,僅留有古龍柱一對,其後蔣元樞曾經重修,但並未有相關記載…..

日治時期時昭和初年境民再修葺,二次大戰末期因盟機轟炸嚴重破損,
民國三十七年眾境眾鳩資重修,民國六十二年里眾鳩款重建置六十六年七月完工,成為一座
美侖美奐的廟宇,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列入國家第二級古蹟。




開基天后祖廟,是一座二進縱深式建築,坐東朝西。
一進為前殿,第二進為帶拜亭的正殿,但因拜亭與前殿之間,沒有內埕分隔混然一體。



正殿供奉媽祖,在右配祀千里眼、順風耳兩將軍神像,第三進為後殿,祀觀世音菩薩。




天后祖廟內存有古匾數方,如:乾隆四十四年的「海天福主」、嘉慶十三年的「慈慧」以及
道光二十年的「天上福星」等,



其中尤以文苑晝畫家一峰亭<林朝英> 手書「湄靈肇造」,
筆力勁秀,最為人稱道。






此外,殿內一對石雕蟠龍柱,以三爪降龍為紋,樸拙簡練,刀法渾厚有刀,
不僅是石雕藝術的佳作,亦是全臺最早之龍柱。



另, 在三川殿廟角有著「憨番扛廟角」的裝飾。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開基天后宮的三對門神是全台僅存有黃啟受落款的作品。



按: 黃啟受出生於一九二三年,
   曾受已故府城彩繪名畫師陳玉峰的提攜,並承襲陳氏彩繪畫風。

據調查,目前全臺有黃啟受具名落款的門神彩繪作品,僅存開基天后宮而已…..

三對門神,包括中間的秦叔寶、尉遲恭及左、右次間宮女共六扇。
彩繪年代距今約四十年,彩繪層經日曬風化,早已嚴重起甲、裂痕、細裂紋劣化。

修復計劃歷經兩年的審查,終於在去年底完成,即將展開修復。

為珍貴的文化資產作些努力。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