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時蘆洲,原本是鄰近淡水河畔的一片低平沙洲。水澤遍布,河岸兩旁蘆葦叢生,每當蘆花盛開時,花絮
紛飛,白茫茫的景觀,煞是好看。夜晚月上樹梢,蘆花泛著淡黃月色,微風吹拂,猶如浪花飛舞,頗有思古
之幽情,因此常令騷人墨客徘徊流連,當時亦有「蘆荻泛月」之美稱,列為淡北八景之一。
凡洲渚有水處,常吸引鷺鷥聚集,成群的鷺鷥翱翔於蘆花水澤間,蔚為景觀,故又有「鷺洲」別稱。
清雍正年間,大約十八世紀中葉,當時地主多將土地獻予廟宇再行租回,假藉佃農身份以減免應向政府
所納稅糧,因此蘆洲的土地多由僧侶掌管;而僧侶舊稱和尚,所以一般人亦稱本地為「和尚洲」…..
湧蓮寺座落於得勝街、成功路交叉口,為蘆洲地區信仰中心,
同治十一年(1871) 肇建,今貌乃係民國七十年( 1981) 所改建。
寺高四層,整體構築雄偉,氣勢滂薄,尤其是出簷構造,作工細膩繁複,色彩光鮮明亮,極盡富麗堂皇;
寺頂剪黏也頗具巧思,人物走獸,搔手弄姿,體態不一。
該寺創建至今已一百多年,可說是歷史悠久,考其源流,益發思古之嘆。
湧蓮寺起源於同治元年(1861)九月,當時位於浙江舟山列島之南海普陀山隱秀寺,有二位比丘名
大機(日本人)及林(中國人)攜帶南海通教主觀音佛祖尊像(本寺鎮殿祖及善才龍女)搭帆船
欲赴外地募緣,出航遇颱風,帆船漂靠至台北渡船頭(淡水), 清晨遇見李佑(竹圍人)欲搭渡船
到迪化街做生意,見過兩位比丘並答應若當日生意順,利回程一定前來進香,當日李生意特別順利
提早收擔,依約返回帆船進香,結果香爐發爐,經請示觀音佛祖指點,佛祖欲進住蘆洲樓子間口。
經通報本鄉總理李宴林及鄉民後,全鄉表示歡迎,於是信眾依佛祖之指示決定供奉,地點及安座方向
(其背靠觀音山正峰)並以茅草立廟。
同治十一年(1872) 再由本鄉總理李宴林,總董李清水等鳩眾新建易茅以瓦,並增祀十八羅漢及護法。
大正八年(1919) 佛祖花辰(農曆二月日十九日) 由區長蔡學韜 , 秀才李聲元以及十三保保正為倡首,
廣大重建為前後殿著手興工,前殿供奉觀音佛祖後殿懋德宮增祀國姓爺(鄭成功),
本寺遂成為當地百姓民之信仰中心。
寺內珍藏之古文物有「清淡水縣正堂碑示」古碑、明代香爐,百年「百首古籤」;
以及嘉慶年間國姓爺彩繪畫像之國寶級文物,現行建築有木雕、石雕、青銅浮雕等雕塑技藝精湛,
具現代與傳統包容並蓄的特色。
只是寺已改建, 舊觀只能由寺前保留下來的石柱刻楹隱約探尋…..
每年農曆九月十七、十八、十九日,佛祖出家紀念日的祭典期間,湧蓮寺會舉辦盛大的慶典活動,
並於九月十八日舉行全區的遶境,就是所謂的「蘆洲大拜拜」,
當天全區陣頭廟宇齊至,熱鬧非凡,為蘆洲每年最大的地方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