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又稱恩主公廟,為主祀關公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行天宮是大臺北地區關帝廟之代表;

歷史最悠久的行天宮是北投分宮,次之是三峽分宮,位於民權東路的責是最晚成立者,



1943年,空真子師父(郭得進居士)及師兄弟,於台北市永樂町(今迪化街)一處民宅三樓設立

「行天堂」,恭奉關聖帝君。當年,玄空師父(黃欉居士,19111970)得三兄黃新火居士引介,

遂與「行天堂」關聖帝君結緣。





1945年,三峽「白雞」「海山」二坑煤礦附近瘧疾肆虐,居住於臺北縣樹林的基隆煤礦業主

黃欉(玄空師父)為地方請命,遂得關聖帝君聖允,於辦公室闢一靜室,創設「行修堂」。

不久,疫情趨緩,遠近信眾無不叩恩感謝。




1949年,因「行天堂」場地不是很理想,黃欉在臺北市九臺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

一帶)購入原為宮前町的小型民間信仰簡易齋教鸞堂及附設土地公廟。

不久,該鸞堂即吸引不少香客前往參訪。




1956年,黃欉著手於北投(嗄嘮別舊址)、三峽兩地整建以祭祀關公為主的民間信仰廟宇。

行天宮落成後,由黃欉所主導興建的三座廟宇合稱為「行天三宮」。

 

 



行天宮北投分宮,俗稱「忠義廟」,主祀 關聖帝君,位於北投區中央北路418巷,

建廟歷史卻比台北本宮更早,原台鐵「忠義站」及現在捷運「忠義站」之站名,即因

位置鄰近「忠義廟」而得名。



 

北投行天宮廟區範圍約8公頃,廟殿建築雄偉,除附設圖書館外,區內花木扶疏、

自然生態豐富,步道、庭園造景、休憩涼亭、停車場及公廁等設施規劃完善,且為市政府

 

規劃之忠義山親山步道之起點。

從山下順著階梯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綠油油的青草地,庭園造景及椰林大道;

 

再拾階往上層,穿過日、月門,方才來到北投分宮開闊的前殿。

廟埕十分寬敞,紅牆與灰色的石板地,在藍天下交織出一片祥和的氛圍。

 

穿過山門,放眼看到典雅的玉皇殿及鐘鼓樓,展現的是莊麗的建築之美。

在參拜玉皇殿、後殿及三元殿之後,轉往後山方向,更可感受到寧靜的自然之美。

 

漫步在林木蒼鬱的幽徑,或仰望綿密的修竹,或凝視歷盡滄桑的奇岩,益發覺得景緻清幽。

再從右側的八百階登高,更可遠眺關渡平原和淡水河,視野相當遼闊又舒暢,

是北淡線旅遊踏青、沉澱心靈的最佳景點。

 

廟內楹聯精彩,

是光復後興建的寺廟中頗具代表性的……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