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渡海開拓北台之初,首先駐屯竹塹(新竹),至 乾隆時代,暫移中港(竹南),再朔沿中港溪逆流

而上,至頭份鎮斗煥坪、內灣而至本鄉,最後至田尾、南庄。

「灣」是指河灣曲處,因中港溪流經本地連續繞三個大灣〈內灣、二灣、三灣〉並沖積成大片平原。

此大片平原即為日前先人最初至三灣開墾落腳之處。

每個彎曲均有原野可設庄墾植,後易字義為灣,本鄉居第三,因得此名稱為三灣。

三灣老街的最前端為三灣民眾信仰中心-五穀廟,供奉著「神農大帝」,


三灣的五穀廟建於清咸豐元年(1851),是山坡地上僅有的一間建築物,

廟宇周圍滿是翠綠的相思樹,更顯出五穀廟的幽靜。五穀廟的三百坪廟地是由信士陳氏所捐獻,

主祀的五穀大帝則是由竹南五穀宮分靈而來。

五穀廟原為一座較為簡陋的小廟,在昭和十年(1935) 關山大地震之後,由民眾募捐建造現今

兩層樓高的廟宇,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為五穀大帝誕辰是地方的一大盛事。



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會有五穀宮,奉祀五穀神農大帝,感謝祂四千年前嚐百草與教人播種五穀之功德。

五穀宮不僅是客家人信仰的中心,也是客家人農忙之餘,迎神賽會或酬神演戲的地方。

客家人習慣於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神農大帝聖誕與十月二十六收冬戲日,舉辦「祭聖打八仙」

的活動,熱熱鬧鬧慶祝一番。



沿著純樸的街道走去,可見在三灣老街旁的崇仙宮舊址,

崇仙宮在三灣流傳著一則傳說,約清光緒20年,曾有真乃先翁顯蹟在三灣肚兜角崁上,可為人

治病,該址並有泉水湧出,其味甘甜,鄉民為感念仙翁與仙水,於該處建造簡易石廟奉祀仙翁,



時至今日仙翁己乘黃鶴去,仙水亦不復見,但客家人惜情念情,重新規劃崇仙宮週遭環境,

冀望保存這馨香久遠的傳說。



老街的末端一直延伸到三灣國中下的石母祠,

相傳「石母」生前代人扶育小孩,對小孩愛護備至,育成男女不計其數,年老歸天後被

封神,繼續為凡塵眾生看護小孩,守護三灣人多年,不少鄉民有小孩難養育就會來這求護身符。

漫步於三灣老街步道,雖然舊時的街景已不復見,



但穿梭高大的老樹之中,遙想著過去的古老故事,亦別有一番風味,老街步道聯結至

河堤步道和北埔親水運動公園,

讓來到此處的民眾可以散步運動並欣賞中港溪畔。


三灣國小前身為三灣公學校,成立於明治三十年(1897)十二月廿八日,次年三月十五日舉行

開學典禮,曾暫借五穀廟為校舍,明治三十九年九月一日遷入現址,

昭和十年(1935) 四月廿一日,台灣中部大地震,校舍倒塌嚴重,次年積極重建,

日治後期依制改為三灣國民學校,光復後民國卅五年改校名為新竹縣三灣鄉三灣國民學校,

民國卅九年苗栗設縣,再改校名為苗栗縣三灣鄉三灣國民學校,


民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改校名為三灣國民小學。

也是間百年小學 ,

校園內留有日治時期的紀念碑……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