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五股庄轄域內分為觀音坑、洲子、成子寮、五股坑、石土地公、水碓、更寮、新塭八個大字。

其中洲子大字下有「洲子」、「御史坑」小字名 ; 成子寮大字下有「成子寮」、「獅子頭」、「北勢坑」

小字名 ; 目前這一帶統稱為成洲地區……

洲子以御史坑溪注入塭子川之河間沖積州狀地,取其名;

成子寮位處關渡對岸開闢較早,相傳清初漳州人陳姓開闢,乾隆初胡林隆墾號闢地及此。


地當淡水河與塭子川匯流處,盛產魚類,居民設寮補魚,故名『牲仔寮莊』;

亦有一說當地飼養畜牲,故稱之。嗣以音變,雅名為成子寮。

康熙五十七年(1718)於八里坌設淡水營守備,雍正四年(1726)設八里坌巡檢以來,無數移民自

閩粵蜂湧而來,五股區也是在這段期間開墾出來。

「五股」之得名,就是由五個人合股開墾的坑谷,

西雲寺所在的成洲村係由成子寮之一部分與洲子尾合成,這些地區除了漳州籍人士外,尤以汀州籍

貢生胡焯猷等貢獻最大, 可惜嘉、道以後閩、客械鬥頻仍,客籍不敵,最後紛紛遷往桃園一帶,

五股遂成閩人的天下。


成洲村內的西雲寺址,向有「金龜穴」的傳聞,光復後更流傳西雲岩形勢頗似南京紫金山,

不少黨國 大老陸續擇葬寺旁五股示範公墓內,以慰其思念故土的懷鄉情懷。

五股示範公墓內, 墓塋錯落之間 , 其實還存有不少古墓 ;

此次踏查 , 還頗有收穫…..


話說清末台灣茶葉的輸出數量非常的可觀,從淡水海關的資料顯示,茶葉輸出的總額,達到總出口

貿易總值的85﹪。因此,當時洋商所開設的茶行各地林立,本地商人所設立的茶館也到處可見。

當時的茶行和茶館大部分集中在台北市的大稻埕,其中較為有名的是錦記、永裕和文山茶行。

繼「台茶之父」李春生在大稻埕從事茶業,而有特別成就的就屬陳天來。


陳天來祖籍南安,生於同治十一年(1872)。父親陳澤粟,與李春生為好友。

兩人在廈門時曾在同一洋行服務,也幾乎同時渡台。來台後陳澤粟以販賣薪炭為業,專供茶行焙茶之用。

由於長子早逝,故由次子陳天來繼續發展事業。陳天來年輕時曾回故鄉南安,接觸製茶過程的方法。

光緒十七年(1891),陳天來20歲時,斥資創辦「錦記茶行」,開始從事茶葉製造、販賣。

當時南洋市場暢旺,陳天來把握商機,派遣其長子陳清素往南洋各地開拓業務。

長期坐鎮印尼經營,業務遍及新加坡、沙勞越、北婆羅洲等地。


除了從事茶葉外,陳天來也擔任過《台灣茶葉》雜誌的編輯兼發行人。

而且自昭和二年(1927) 到昭和十四年(1939) 12年間,擔任茶商公會會長。

後因二次大戰期間,「錦記洋行」改組為「錦記製茶株式會社」後,事業才顯中挫。

陳天來因而逐漸淡出經營,昭和十四年 (1939) 病逝於台北。

現今位於五股示範公墓內的陳天來墓, 看來非日治時期之風貌 ;

有可能是後來才遷葬此處 , 亦有可能已進行了修建 ?


按 : 陳氏多廉派乃元朝後葉由漳州南院分支南安溪美霞美畬,又名下尾畬的支派。

其一世祖貴卿公,字國助,號多廉,分支南安縣卅二都霞美畬。因漢民族「陳」姓滿天下,派別林立,

故其後代子孫為紀念開基世祖,及辨別門戶,其派下稱為多廉派。

除此之外 , 陳天來日治時期還曾擔任台北州協議員。並於1923年投資的「台北永樂座」劇場,此為

當時 台北唯一 台灣人經營的劇場。


『清』字輩以陳天來兒子 陳清秀、陳清波 等名號較響亮,其中 陳清波除經營茶葉外,熱心於公共事務;

陳清波的活躍及政商關係使得 大稻埕 陳家與 台灣各大家族聯姻,讓 陳氏家族如日中天。

陳清波的兒子中有兩位中、小學就讀 日本皇族學校「學習院」;其中陳守實與當今 日本天皇是同學,

明仁即位時還曾獲邀參加觀禮。

其三子陳清汾為名畫家,畫作於日治時期曾多次入選「二科會」、「台展」、「府展」、「秋季沙龍」,

亦曾參與「一水會」等畫會組織,並為「台陽美協」創始人之一。


陳守山是第一位台籍出身、實際擔任過上將的軍事將領。

其曾擔任總司令長達八年,為中華民國國軍歷任最長總司令職的人。

據悉也是該家族內的成員……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