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7年春,廣欽法師於新店街後山壁間鑿石洞,命名廣明岩,即今之廣明寺前身,

40年再於右後方上側大石壁雕「阿彌陀佛」大石像,左下鑿石洞,現廣照寺;大佛龕總高2丈6尺,

寬1丈9尺,深9尺,佛身高2丈1尺,蓮座寬8尺,深6尺,高3尺,開台灣鑿石佛風氣之先。


廣欽老和尚一生的傳奇故事,在台灣的佛教界流傳甚廣,

目不識丁,卻往往能出發人深省的獅子吼;他一生苦行,來台後僅以水果裹腹,伏虎軀鬼傳聞甚殷。



光緒十八年(1892),師父出生於福建省惠安縣,俗姓黃,名文來。家貧而鬻與晉江縣李姓為養子。

幼年多病、養父母愛護有加、視同己出、曾帶往觀音亭許願,冀能消除災難。



七歲,養母信佛茹素,亦隨之素食,終身不渝。 九歲養母去世。 十一歲時,養父亦相繼去世。

深感世事無常,乃萌出家之念,投泉州承天寺,歸依修苦行之瑞芳法師,

十九歲至三十五歲,由於特殊因緣,乃赴南洋,從事童仆工作。三十六歲,於泉州承天寺正式出家,

法名照敬,字廣欽。出家後,專志苦修,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四十三歲,背負簡單衣物及十餘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覓得半山岩壁一數尺見方之石洞,

作為安身之處。不意該洞乃猛虎巢穴,師即告以即將以此作為修行場所,囑其遷往他處,並為之

說三歸依。該虎似解人語,竟搖尾而去,嗣後且不時率同虎妻虎子前來戲耍獻舞,馴如家畜,

而伏虎和尚之名乃傳遍遐邇。





五十四歲在清源山穴居十三年後返回承天寺。

1947年五十六歲,農曆六月中旬偕同普觀法師,由福建廈門乘英航號輪渡海來台。

最初在極樂寺、靈泉寺、最勝寺(基隆仙洞)等處掛單。


1948年於臺北新店街後石壁上,開鑿一間小寺,定名為廣明岩(即今之廣明寺)。

1951年於廣明寺右後方上側大石壁上鳩工雕鑿阿彌陀佛大佛像,又於左下方鑿石洞,建立廣照寺。

1952年於臺北縣土城鎮成福山上,覓得一天然石洞,深高各兩丈餘,以日月洞名之。


1955年,師六十四歲,板橋信眾於臺北土城購一山地(該處俗稱火山)供養之,即今承天寺 ;

1986年農曆正月初一清晨,召集各分院負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眾一一囑咐,並指定圓寂火化後

之靈骨分別供奉於「承天寺」、「廣岩寺」及「妙通寺」三處。

正月初五,閉目安坐。於念佛聲中安然圓寂…..



廣欽老和尚每日僅以水果為生,不食熟食,因而贏得水果師的雅號。

廣明禪寺為民國三十七年,由地方人士蘇海水、吳烏棕等人發起,邀請廣欽老和尚開山創建,

時稱『廣明巖』,這是廣欽老和尚從大陸來台後,第一個創建的道場。



民國74年擴建寮房及圖書室,民國79年重建大雄寶殿。

民國82年則重建了蓮池殿。





殿宇均坐落於獅山穴,居高臨下,環境清幽。

昔日廣欽老和尚禪修的岩洞,位於大雄寶殿後方,日前已修整維護完成,作為開山紀念堂





廣照寺則有些老舊,約是四十年代台灣光復後的建築。三層樓,一樓是大雄寶殿及五觀堂,二、三樓

則為西方蓮增殿及寮房。

右後方上側則是大石壁雕「阿彌陀佛」大石像,

阿彌陀佛約有兩層樓高,土黃色配上紅色袈裟,遠望倒也出色、醒目,




但近看,石佛似乎也不夠細緻 …..

這應該跟當初的物力維艱有關 ?



大明網明無量壽    梵音妙音寶華德    

佛像旁的對偈,以鮮紅色的漆書寫在水泥牆上,

特別顯眼……

0

4 留言

  1. 廣明寺學術研討會 2018 年 10 月 28 日 於 下午 12:05

    您好,最近廣明寺有學術活動用途需要使用大量照片,不知道可否使用大德的照片呢,感謝您。

  2. 廣明寺學術研討會 2018 年 10 月 28 日 於 下午 12:05

    您好,最近廣明寺有學術活動用途需要使用大量照片,不知道可否使用大德的照片呢,感謝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