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街,在日治時期被稱為「大學宅地」,和溫州街、永康街、和平東路一段都屬於這一範圍,

是台北帝國大學(今台大)、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今師大) 設立後,逐漸形成的教授宿舍群。

至今青田街一帶依然存在30多棟日式宿舍,也是全台日式住宅保留最完整的區塊。



雖然公寓大樓不免穿插座落,但漫步青田街,仍可感受和台北其他地方不同,

尤其巷弄裡大樹特別多,許多還是從日治時期就種下的榕樹、菩提樹、印度橡膠樹、台灣肖楠、

青剛櫟,也能找到香蕉、芒果、龍眼、櫻桃等。

偶爾風吹樹梢傳來沙沙聲響,抖落一地的歲月流逝…..




目前位於青田街7巷6號、台大地質系馬廷英教授的故居整修後在宿舍後方庭院提供咖啡、輕食,

店名直接取為青田七六 ; 為漫步在青田街的一處小歇場所。






昭和三年(1928)台北帝國大學成立,大學總長(校長),屬高等一等官,配給有獨棟的高等官舍,

後來便成為台灣大學校長的官邸。其餘的各級教授、講師、助教也各自分配到不同等級的宿舍居住。

伴隨大量日籍教授的來台,從總督府周遭延伸到校總區,形成殖民時代下特殊的日人聚落。



 

這些教職員宿舍承襲傳統的日式建築的風格,例如榻榻米、玄關、鬼瓦(屋脊收尾處雕有花紋的

板狀裝飾物)、緣側(連接室內與庭院空間的開放式長廊)等等設計,以及迂迴不對稱的空間。

當時因日本西化之風盛行,也出現了置有桌椅而非榻榻米的洋式飯廳、客廳、書房等。





至於為了適應台灣潮濕多雨的氣候,則裝設了自 北美洲引進的雨淋板。

戰後,這些日式磚木房屋部分被台大接收,成為教職員宿舍,在溫州街、青田街,甚至金華街、

潮州街一帶容納了戰後來台的大量學者(雖其中也不 乏本土的師資入住) ; 持續見證這段近代

台灣學術史上的重要大遷徙。






青田社區發展協會曾印製「青田行走」,詳細敘明青田社區歷史 , 老宿舍與老教授之間的關係,

讓人們重新省視到自己與整個社區難以切割的一部分。  



 

當居民有意識地去珍惜這些文化資產時,

破舊的建物才能重新賦予其生命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