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城矗立於上町台地北端,北臨淀川,居交通要津,最早為羽柴秀吉在大抵統一日本後所建。
曾多次毀於天災兵禍又重修改建,今日之大阪城天守閣為昭和年間以鋼骨鋼筋混凝土復築,
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
「大阪」在明治維新前寫作「大坂」,維新後忌於「坂」字可拆為「士反」,有「武士叛亂」之諱,
因此於明治三年(1870)改名為「大阪」,「大坂城」也因而更名為「大阪城」。
大阪城本來不叫大阪城,本來是叫做石山本願寺,是本願寺顯如的領地,
是織田信長打了十年才打下的城。
之所以會打那麼久是因為補給線路一直切不斷,
後來是織田和熊野水軍的九鬼嘉隆聯合,
九鬼打敗了支持本願寺顯如的毛利水軍村上武吉,切斷補給線,
石山本願寺才被攻下。
後來發生本能寺之變,織田死掉之後,豐臣秀吉趁機竄起,在打敗明智光秀、攻陷北之庄城(柴田勝家自盡)、
諸多大名也向他稱臣、四方平定後,豐臣秀吉開始在石山本願寺建造大阪城 。
1583年,豐臣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原根據地上建造大阪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本丸。
直到秀吉病逝前,仍持續不斷地建設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以及多重水堀和運河等防禦設施。
大坂城天守外觀四層或五層,瓦上覆以金箔,極其奢華,位置在今蓄水池付近,含石垣四十公尺高。
豐臣秀吉後來次第建造了京都的聚樂第和伏見城,作為居住和處理政務的中心,較少住在大坂城。
1598年秀吉病逝後,豐臣政權第二代豐臣秀賴從伏見城移居到已完成的大阪城。
慶長八年(1603) 德川幕府成立後,豐臣秀賴依然居住於大阪城內。
慶長十九年(1614) 德川家和豐臣家矛盾激烈化,德川家康率大軍包圍大坂城,史稱大坂冬之陣。
戰役中雙方講和,德川家要求拆毀二之丸和三之丸,填平外圍水堀。
豐臣家雖然一時接受了這個屈辱的條件,但後來毀約重新開挖水堀,
讓德川家康得到藉口於次年發動大坂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
而原有大坂城也在此役當中化為灰燼………….
元和六年 (1620) 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開始重建大阪城,共計九年的時間興築完成。
作為德川幕府的直轄城,歷代將軍都由自己兼任大坂城的城主,並且從重要的譜代大名
(德川家直系老臣)中選派大坂城代(代理城主)。
寬文五年(1665) 大坂城天守被閃電擊中燒毀,一直未再重建。
明治時代,將大坂城畫為陸軍基地,並在東側廣大的空地上興建大阪砲兵工廠。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成為美軍空襲的目標。
昭和三年(1928) ,大阪市市長關一提議重建大阪城,並在半年內募得市民捐款。
昭和五年(1930) ,天守閣動工,以鋼筋水泥復築,於隔年完成。
目前的天守閣設有供開放參觀的展望臺與歷史博物館(需付費),
最頂層可以眺望從生駒山到大阪灣一帶的大阪平原。
據了解徳川時代的大阪城和城郭廣大的豊臣時代相比、僅僅約為4分之1大而已。
昔日的大阪城現今為大阪城公園。
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