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之島被自東向西流經大阪市中部的堂島川和土佐堀川夾在其中,
是大阪市行政、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這裏除市行政大樓、銀行、報社外,還集中了公園、美術館、圖書館、公會堂等各種文化設施。
中之島公園是大阪最早建成的公園,
公園內林木茂盛,綠茵鋪地,是大樓林立街區中的一塊綠洲。
沿河的散步道爲市民提供了一個在河風吹拂下輕鬆散步的場所。
公園內還有玫瑰園,在這裏可以觀賞到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各種玫瑰。
一個位於河川中土砂堆積形成的狹長陸地,東西長約3km,卻匯集日本重要文化財的
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大阪市中央公会堂等文化施設,還有大阪市役所、日本銀行大阪支店等重要機關。
島上行人的遊歩道及腳踏車道規畫良好,是一個適合遊憩、運動的好地方。
對於近代建築有興趣的話,更可以在中之島安排一趟歷史建築散策,一定會收穫滿滿………
難波橋則是通往中之島的主要橋梁之一。
在大阪市繞一圈,會發現橋真的很多,因為河流穿過城市中心,所以橋樑就特別多,
據說50年前有1480座橋,20年前有808座橋,到現在也還有400多座。
市內大小河川縱橫流貫市區,主要河流淀川源自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
途中匯入宇治川、桂川、木津川後水量越加充沛,淀川在市區東北部分流,形成了淀川干流、
舊淀川、土佐堀川、尻無川、木津川等支流,各自流入大阪灣,加上海岸線崎嶇的海灣,
構成這個繁榮的水都,所以大阪古名又叫「Naniwa」。
日文裡浪花、難波、浪速都唸作Naniwa,大阪古名中文就有浪花、難波兩種說法。
直到明治三年,才正式定名為「大阪」,並一直沿用至今。
難波橋(なにわばし)是浪速の名橋50選當中選定的橋梁。
用大阪弁發音為「ナンニャバシ」,這個在橋頭的題名碑上可以看出……….
難波橋與天神橋、天満橋共稱為浪花三大橋。
直到明治末期「浪花橋」是建造在堺筋西與難波橋筋之間的橋樑,當時的橋長為108 間(約207m)。
寛文元年(1661) 和天神橋同屬幕府管理管理的公儀橋。
明治九年 (1876) 改建成鉄橋,當時由於中之島往上游得方向擴張,
之後難波橋變成是跨越在中之島上面。
明治24年 (1891) 包含山崎ノ鼻東端的部分規劃為中之島公園。
大正4年 (1915) 在堺筋東一帶架起了新橋,即現在的難波橋………..
為了與舊橋区別,新橋稱為大川橋。大正10年 (1921) 中之島通敷設之際將舊橋撤去,
新橋就因而改名為難波橋。
昭和50年(1975) 改修迄今。
橋頭題有工事請負大林組的字樣,
原來此橋與附近的大林組舊本社之間,
還有這麼 一段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