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雲行─閩台書法五百年特展 」 8月下旬於閩台緣博物館開幕,何創時基金會應邀展出近百幅名家書法,
如黃道周、張瑞圖、許友、葉向高、宋玨、鄭簠、林則徐、沈葆楨、林徽因、林語堂、弘一法師等一批在中國文化史、
書法史上有重要影響的名臣、學者、文人、書法家,
透過先賢們的書寫和手澤,展現豐富多元的閩台文化藝術。
四百五十年前的明隆慶元年(1567),明政府在海澄月港(今龍海)設縣,開設「洋市」,「准販東西洋」。
福建對外貿易日見繁榮,至萬曆年間,月港盛況空前,正如顧炎武(1613-1682)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所說 :
「閩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海舶鱗集,商賈成聚。」
晚明的月港與漢、唐時期的福州港,宋、元時期的泉州港,清代的廈門港,
並稱福建歷史上的「四大商港」。
它們曾經的繁華與輝煌見證福建人海納百川、敢拼會贏、闖蕩世界的豪情壯志。
漢唐以來,福建雖因山川阻隔與內地中原文化聯繫不便,地少人多,生產發展不易,
但獨特的地理位置與生存環境塑造了先人們敢為人先、勇於開拓的先進理念與前瞻意識,「江山代有人才出」,
正是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支撐和鼓舞一代代福建人不斷去進取。
明清兩代,福建居民大量移居臺灣,在這片熱土上拓荒墾殖,
正是這種不屈精神的展現………..
宋代以降,閩人創造了深厚的地域文化與人文景觀,湧現了無數彪炳史冊的傑出先賢,蔡襄、朱熹、
葉向高、黃道周、張瑞圖、隱元隆琦、伊秉綬、林則徐、嚴復等以他們的睿智與堅毅,在中國史冊上留下一個個
可圈可點的歷史印跡與文化符號。
本展覽以明代隆慶皇帝《秋水鴛鴦》圖作為開篇,結合徐階、高拱、張居正等隆萬時代的內閣首輔次輔大臣書作
紀念隆慶月港開港450周年,在中國文化史、書法史上有重要影響的名臣、學者、文人、書家如葉向高、謝肇淛、張瑞圖、
黃道周、蔣德璟、許友、宋玨、余懷、鄭簠、李光地、陳夢雷等數十位名家書作一一展現,
尤其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福建黃檗宗自晚明傳入日本,對日本文化產生重要影響,
本篇集中展現隱元隆琦、費隱通容等八位黃檗高僧手跡佳構。
第二部分以清中晚至民國書家書作與名人手跡為主要構成,展出黃慎、伊秉綬、呂世宜、林則徐、郭尚先、
謝琯樵、沈葆楨、林紓、陳寶琛、嚴復、辜鴻銘、弘一法師、林語堂、林徽因等書法史、文化史及兩岸文化交流史上
卓有建樹與重要推動者的珍稀之作,
書法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幾千年華夏文明的歷史記憶,作為文化的特有標識,
每一段書寫,每一份手澤都是先賢們的心靈圖像,
透過這些的藝術佳構與珍貴的歷史遺存,我們仿佛看到先賢們廣闊豐贍的精神世界。
閩台緣博物館連袂臺北何創時書法基金會隆重推出本次特展,
不僅是一次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的開啟,
更是一次兩岸文化交融的歷史梳理與文化展望。
適逢造訪泉州,
順道一覽諸賢真跡書作,
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