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17386.JPG - 歸仁  仁壽宮

仁壽宮有「歸仁大廟」之稱,主祀保生大帝是過去歸仁北里的公廟

該廟與保西代天府、關廟山西宮合稱「府城東郊三大廟」,有12年輪流做醮交陪的習俗

該項活動已經以「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名義登錄為文化資產

Filedata635594219609365150.jpg - 歸仁  仁壽宮1379433168-3238431858.jpg - 歸仁  仁壽宮
P1017386.JPG - 歸仁  仁壽宮P1017392.JPG - 歸仁  仁壽宮

根據清代方志,如陳文達《臺灣縣志》等書的記載,仁壽宮舊稱「大道公廟」,建於明鄭時期

廟中保生大帝神像據說是當年定國公鄭鴻逵部將吳鳩山為祈求渡海平安,自白礁慈濟宮迎請而來

最初神像供奉在「國公府」的吳鳩山宅第內,因保生大帝相當靈驗,信眾漸多,而有建廟之議

最後由吳鳩山擔任爐主發起募捐,進而建廟

 

 1379433172-35412592.jpg - 歸仁  仁壽宮
1379433172-1859364454.jpg - 歸仁  仁壽宮

1379433169-1238929515.jpg - 歸仁  仁壽宮

1379433174-1221657426.jpg - 歸仁  仁壽宮

20150202194618-big.jpg - 歸仁  仁壽宮

 

仁壽宮建廟之後,在雍正二年(1724)增建左右二廂

咸豐四年(1854)再修,並購置13多甲土地做為廟產

同治六年(1861)廟內成立「敦源社」,為敦源聖廟之前身

光緒七年(1881),在陳廷魁、林漢宗、劉壽等人領導下再次重修

IMAG1583.jpg - 歸仁  仁壽宮1379433174-3196964430.jpg - 歸仁  仁壽宮
1379433176-259116246.jpg - 歸仁  仁壽宮
1379433177-452567879.jpg - 歸仁  仁壽宮
001_0024.JPG - 歸仁  仁壽宮

 

日治時期,仁壽宮在明治卅九年(1905)與昭和十二年(1937)皆有重修

而廟內的敦源社則在昭和二年(1927)遷出,於今址另建敦源聖廟

 

二次大戰後,仁壽宮在民國五十年(1961)又一次重修,

於民國六十三年(1974)決定拆毀舊廟重建,次年(1975)落成,

後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再次重修

P1017391.JPG - 歸仁  仁壽宮
P1017388.JPG - 歸仁  仁壽宮

 

仁壽宮的祭祀圈分成五個角頭……..

仁壽宮坐南朝北、重簷歇山兩殿式建築,殿頂燕脊飛翹,雙龍脊飾,

三星吉祥曲脊龍,騰然欲躍,脊柱飾以各式人物花鳥剪粘,光彩奪目。

雖然為台灣常見中型寺廟格局「兩殿兩廊兩護室」,卻在東西護室興建獨立的八角重簷

「鐘樓」與「鼓樓」,其外觀華麗,雕飾正與廟殿本身,相得益彰。

P1017390.JPG - 歸仁  仁壽宮

P1017389.JPG - 歸仁  仁壽宮

仁壽宮三川殿,廟門入口處,雙龍石柱雕鑿渾厚,雙獅坐鎮三川門,

前門神造形魁武,令人望而生畏。

此一門神彩繪乃為國寶級畫師潘麗水之作。

P1017387.JPG - 歸仁  仁壽宮

左側鑲有一方光緒十四年刻立之古碑,右側側為民國五十年重建時,

刻立之捐金芳名石碑,其光緒古碑,深具歷史價值…….

P1017393.JPG - 歸仁  仁壽宮P1017394.JPG - 歸仁  仁壽宮

之前數度造訪仁壽宮,不是適逢修建,就是接辦王醮。

難以仔細觀看廟宇殿堂。

整體而言,因多已新建,少了一些古意。

是美中不足的惋惜。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