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河流域蜿蜒漫長,地形景觀變化不小。在中游以上多是峽谷地形。
湊合為三峽河的兩大支流 插角溪與五寮溪的匯合處台地。
在台地下方有一座年代久遠的醒心橋,
從橋上俯視峽谷兩岸,險峻的山壁寸草不生,
溪底似乎深不可測,溪流衝擊著河中的巨石,發出震人心肺之聲響,
此即湊合谷………
湊合谷的河床系硬質岩所構成,久經河水侵蝕切割之後,形成谷底波濤洶湧,
怪石嶙峋之佳景其中尤以十八洞天一帶溪谷非常具代表性。
十八洞天之得名,係由於河邊山岩有十八個洞,
每一洞中皆有積水,小的如盆,大的如窟,歷歷可數,因此得名。
三峽的大豹溪流域,過去曾是泰雅族大豹社聚居地,
在理蕃政策下,日本藉由「隘勇線」與現代化的戰爭技術,切割、殲滅山林裡的大豹社、
隨後引進「三井合名會社」進行標準的資本主義式經營。
大豹溪流域厚層砂岩與頁岩混雜的地質特性,造成河川侵蝕作用不一,
因而產生許多河底洞穴,潛藏的渦流與潛流使得溺水機率上升。
根據統計,2000到2011年有46人在大豹溪戲水溺斃,曾創下一天發生27起溺水事件
的全國紀錄,有幾個河段,更因此被冠上死亡谷、死嬰拉窟、奪命石之名,
大豹溪「鬼河」之名不脛而走。
特別在主流最狹窄的十八洞天一帶(此處河面寬僅五公尺),每當山洪爆發時,
爆量的河水就會漫溢出來,不斷刻鑿沿岸長達三百公尺的岩層,使得岸邊蝕刻出凹凹凸凸
的河蝕壺穴群,如地獄一般的奇景,人稱十八洞天。
此次隨興走訪的路段接近湊合橋,此處有巨石淺灘,
有一巨石酷似人臉,不難吸引遊客目光…….
若干遊客在此戲水烤肉,
享受夏日的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