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關帝廟始建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是由彰化知縣秦士望所捐俸倡建,
在清乾隆二十六年時(1761)修建並立碑紀念,而現今的關帝廟則是在清嘉慶五年
(1800)遷建於現址。
關帝廟是一座三進二院的廟宇,外觀樸實莊嚴具有簡樸風格,
多以髹漆為主,並無色彩華麗的彩繪,
正殿主祀關聖帝君,後殿則是主祀文昌帝君,
廟宇中還保存有多塊清代時期的石碑與匾額。
清雍正13年(1735)彰化知縣秦士望於縣邑南門內,捐俸倡建關帝廟,
清乾隆24年(1759)知縣張世珍重修,乾隆26年(1761)完成重修工程
並立碑以茲紀念。
清嘉慶元年(1796)知縣胡應魁調任彰化,有感於彰化自林爽文、陳周全事件後,
多數廟宇皆遭焚毀,關帝廟位於南門內,受損更為嚴重,胡知縣遂與地方士紳
鄭士模、吳升東等人倡議,將關帝廟遷建於今日現址(原理番同知署舊址),
自嘉慶4年(1799)興工,嘉慶5年(1800)秋完工,
完成遷建的廟貌不尚華飾,但廟宇格局,規模宏偉。
清道光9年(1829)知縣李廷壁重修,
由於武廟為清官方祭典的廟宇,木建築只髹漆而無彩繪,
建築型制亦較為簡樸,斗栱的造型平實渾厚。
由彰化市公所管理的縣定古蹟關帝廟,
前幾年2月將進行重修工程之際,
因鄰宅施工不慎使得後殿–文昌殿慘遭火噬,付之一炬;
不幸中的大幸是,文昌殿內的文昌帝君神像與配祀共3尊泥製神像,雖遭火吻,
經專家評估都能完成修復。
身兼寺廟管理人的市長邱建富為避免重修工程延宕,
火警發生後追加的工程經費決定自籌,
讓關帝廟再現香火。
祝融之後,再次造訪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