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天劇場是一座曾位於臺中市東區的電影院和劇場,
日治時期1936年3月啟用,至2021年2月被拆除。
該劇院建築之建造是由臺中仕紳吳子瑜出資,
原臺灣總督府技師齋藤辰次郎負責設計建造;
該建築物曾於2014年被臺中市政府列為暫定古蹟,屬於私人財產,
2020年再次被文化部指定為暫定古蹟,同年底行政院訴願會撤銷文化部處分,
2021年2月底前所有人已將建築完全拆除。
在天外天戲院建築之前,台中市區已有臺中座、樂舞臺,及娛樂館等劇場。
1919年,台中仕紳吳鸞旂在台中市櫻町自家公館庭院「怡園」建立私人戲院,
供親友及賓客使用。
1933年,吳鸞旂之子吳子瑜有鑑於台中座結構老舊危險,
因此著手將私人戲院擴大,並開放對外營運。
1936年3月15日竣工啟用,並命名為「天外天劇場」。
劇場有三層樓的空間,可容納630席觀眾,當時輪流上演電影、歌仔戲、京劇,
還設置了食堂、咖啡廳、跳舞場、茶店等空間,
為臺灣當時規模最大的民營歐式戲院,
時人稱之與東京寶塚不相上下,
也是臺中繼樂舞台之後第二座由臺灣人
投資興建的現代化劇場………
1938年,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日本政府要求天外天劇場等高層
建築配合戰爭動員,需塗裝防空色外觀,進行防空偽裝,
避免成為敵機攻擊之目標。
1943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台灣總督府與吳家協商,將吳公館部分廂房
與戲院的部分空間作為臺灣總督府臺中農林專門學校(今國立中興大學)
的臨時學生宿舍。
劇場於1944年7月因戰爭被迫停業。
戰後,劇場於1948年2月後恢復營業,但因票房不佳,虧損甚鉅,
於同年10月1日公告暫停營業。
吳子瑜於此年因過勞病倒,遂出售天外天劇院予王博。
改組後更名「國際大戲院」,但仍因經營困難在12月6日再次停映。
1950年代,國際戲院維持電影放映,為提振經營績效,曾與樂舞台採取聯合促銷。
1963年,由於經營不順,不敵當時競爭激烈的電影與劇院市場,撤銷營業登記,
並於1964年全面結束營業。
1975年,劇場建物轉作太源冷凍廠(泰源冷凍廠)經營之用。
1990年,冷凍廠關閉轉作鴿舍與釣蝦場經營。
2012年,週遭再轉作停車場經營,建物上層荒廢。
2016年8月,房屋所有權人開始動工拆除建物內部設施,
台中市政府相關局處官員到場關切後停工再次進入文資審議。
2017年4月,文史團體送審文資身分再度遭駁回,
台中市文化局准許所有權人可自由處分。
2020年3月6日,台中市府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不予指定為古蹟,
也不登錄為歷史建築。
2020年4月2日,所有權人逕行拆除…….
2021年2月3日,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要求所有權人停工
補辦拆除執照時,建築立面已全毀,但所有權人依舊持續拆除,
至2月20日前完全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