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出自佛學經典的《華嚴經》,佛曰:
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意思是:
從一朵花裡就可以看出整個世界,
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
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華嚴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觀的,認為人生是痛苦的,
要求解脫;都認為這個世界是缺陷的、悲慘的。




唯有「華嚴經」所講的,
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是缺陷,
也是美的;這個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
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



月桃(學名:Alpinia zerumbet),別稱豔山薑、豔山紅、
枸薑、良恙、良薑、良薑、大良薑、大草寇、灟水月桃、
玉桃、虎子花(台灣)及熊竹蘭等,為薑科月桃屬植物。




現分佈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爪哇、中國大陸、
台灣、琉球及日本等地,本種為陽性植物,性喜高溫潮濕環境,
可耐陰但不耐寒,適合保水性良好肥沃的土壤,
多長於地邊、路旁、田頭及溝邊草叢中,
及常栽培於庭院供作觀賞。


台灣原住民排灣族及魯凱族採用豔山薑的莖狀葉鞘,
於花期前採收曬乾後,提取纖維以編織成繩索、置物藍、
盤、簍、涼蓆或草蓆等編織品。

早期台灣原住民平埔族中的西拉雅及馬卡道族人會用
月桃的葉片包裹粽子,台灣南部居民亦稱豔山薑為肉粽葉仔,
同時亦有於枕墊傳統糕粿及麻薯,味道與竹葉不相似。

嫩莖可作薑的替代品。中國四川、貴州等地也有類似食法,
用月桃包裹帶有餡料的米粉漿團蒸製糍粑,也稱「葉兒粑」。


豔山薑的根莖及果實入藥,中藥名為豔山薑,
味辛、澀,性溫,藥材主產於廣西、廣東、福建及貴州等地。
根莖全年均可採收,切片曬乾或鮮用;果實於成熟時採收,烘乾。
具行氣止痛、溫中燥濕、截虐等功效,
主治胸腹脹滿、心腹冷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瘧疾等。

葉自根際簇生,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單葉互生,
厚紙質,先端漸尖,具有旋卷的小尖頭,基部漸狹,表面深綠色,
背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具光澤,僅背面中脈兩側披細毛
及邊緣披短而密的睫毛狀柔毛,帶有薑的香味。

花為圓錐花序下垂,呈穗狀開展,長約10-30公分,
長可達50公分;花序軸紫紅色,密披淡黃色絨毛,後為稀少;
分枝極短,披黃色毛,長約0.5-2公分;分枝上有花1-3朵,
極少為4朵;一朵有花梗,另一朵無花梗,
有花梗的小花初時藏於無梗花的小苞片內;
花苞片橢圓狀卵形,貝殼狀,白色,先端及基部粉紅色。


果為蒴果,卵圓形或橢球形,先端具宿存的花萼,披稀疏的粗毛,
具多條顯著的縱棱,綠色,成熟時朱紅色,沿縱棱開裂,直徑約1.5-2公分。
每果種子約25-40枚,種子淡藍灰色,不規則狀,
具白色膜質假種皮,有稜角,香味濃郁。
種子為芳香性健胃劑,名為土砂仁,可製成仁丹,
具清熱解毒、燥濕祛寒、除痰、截虐、健脾暖胃功效,可治胸腹脹滿、
心腹冷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疢食積滯等腸胃疾病有治療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