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世局動盪,盜賊四起,閩粵居民陸續徙台。
1662年至1795年間,墾首施世榜、黃仕卿、鄧遜有等,
逐次完成八堡圳、十五庄圳(今稱八堡二圳)、鴻門圳、大高圳
等溝渠灌溉今社頭鄉轄域,
漳州府之南靖、漳浦、詔安及潮州府饒平等縣居民大舉入墾,
1736年至1795年間枋橋頭庄形成街肆,社頭庄成立於嘉慶年間,
社頭轄域次第墾建成村庄。
埤斗村因位於灌溉水源頭,聚水埤形狀像漏斗,
因此命名為埤斗,
舊歸屬於許厝寮其中一村,是個典型農村聚落。
十八彎古道位於彰化縣社頭鄉,因山徑曲折迂迴,
當地人多稱為「十八彎仔」,在公路未開通之前,
是昔日彰化縣社頭鄉與南投縣名間鄉居民運送物資的要道,
也是鹿港及溪湖等地商人雇請挑夫買賣鹽貨的必經之路,
故又稱「挑鹽古道」。
此古道即位於太平坑處第五公墓後方的觀音山。
太平坑為社頭、田中地區眾多住民先人歸葬之處……
其中,古墓甚多。
此墓位於墓區上方極佳位置,且規模宏大。
經查燈號錦湖指的是漳浦赤湖。
田中內灣陳氏祖籍福建漳州府漳浦縣赤湖十五都東溪社,
聲揚公派下十九世祖「瑞興公」渡海於道光初年
約1822年輾轉定居內灣。
16世堊公生道昭、道明兄弟二人,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
由漳州東郊陳州遷居赤湖(錦湖),為赤湖開基祖。
後裔分衍赤湖城內、前張、南峰、東溪、山洋、竹嶼、前湖、
後溪、後因、海陸豐、福清等地。
陳家族譜記載:炳文公在日治時期曾任二八水區長,
承父親劃棟公管理陳聖王公遺產,命長子興建威惠堂於
大丘園水源地,奉祀元光公又倡建大宗祠聚星堂、
以及五房公崇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