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山原名斯拉茂(Slamao),早年是泰雅族聚集之地,

隸屬於臺中縣和平鄉,海拔約2000公尺,與雪霸國家公園及

太魯閣國家公園相鄰,面積超過3萬公頃。

茂密的叢林、清亮的高山湖泊和獨特的泰雅族文化,

向來是遊客夏季避暑的聖地。

自從中部橫貫公路開通之後,梨山北接宜蘭南山,

東接花蓮太魯閣,西接台中東勢,往南可經大禹嶺到霧社、

南投,成為台灣東西交通的重要樞紐。

梨山因盛產高級溫帶水果,梨,蘋果,而得名。

梨山部落是由多種族群所混居而成的聚落,

包括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榮民等;

另以梨山為中心,由梨山、松茂、佳陽、環山等四部落所構成

生活圈,涵蓋了整個和平區的東半部,合稱「大梨山地區」。

Raka 是梨山最早的地名,光復後一度改為桃源,

民國48年東西橫貫公路開通後,農場引進水梨,

蘋果大量推廣種植,

便因水梨的盛名易名為梨山。

梨山耶穌堂可說是全台海拔最高的教堂……

落成於1969年,由臺中市政府列為歷史建築的梨山耶穌堂,

位於海拔2011公尺之梨山制高點上,為目前全臺最高教堂。

哥德式樣的特色建築、能夠一望山谷美景的地理位置,

以及特殊的歷史價值,使得這座「雲端上的教堂」

成為了梨山的打卡熱點之一。

教堂為山中醒目的歐式建築,主建物為十字架造型,

建築上方還有著獨立鐘塔,看起來十分氣派。

門口左側及右側分別種植六顆山茶花,一共十二顆,

代表著耶穌十二位門徒。

亦融入了泰雅風格裝飾,於柱子上有著圖騰花紋,

為耶穌堂帶來不一樣的風格。


教堂內部裝修也充滿細節,正前方的窗戶,有著整個教堂內

唯一一個圓頂窗戶,代表著禱告之手。

天花板則採用少見的紅檜木屋頂,通往頂樓鐘塔的樓梯更是

採用「無扶手」穿透性設計,

當陽光從窗戶撒入時,光影在此建構出充滿意境的美景。

教堂後方還打造了一處觀景平台–許諾平台,

在這裡可以遠眺雪山山脈層層山巒堆疊的美景,

也不妨敲響小鐘,許下一個心願吧!

宛如梨山的一顆珍珠般的耶穌堂,

無論從什麼角度欣賞,

典雅的美總是如此吸引人。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