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地名的由來有諸多說法。

一說是藤堂高虎因此地地形近似於據地伊賀上野(いがうえの)

而命名為「上野」。

本區是上野山往北區方向延伸之上野台地(武藏野台地分支)前端。

廣域地名以上野站為中心,與淺草組成上野、淺草副都心。

上野地區包括台東區上野、北上野、東上野、上野公園等。

上野山在戰國時代稱為忍岡(しのぶのおか),

是當時江戶人口稀少的地區。

後來德川將軍家的菩提寺寬永寺建造於此,門前町因而形成。

此時寬永寺附近一帶稱為「上野」。

明曆大火後,上野設置廣小路。

當時的上野廣小路在現在的上野站附近,

現在的廣小路在江戶時代稱為「下谷廣小路」。

明治15年(1882) 11月,日本鐵道向東京府租借寛永寺

子院約29,800坪(約98,512m²)作為上野車站用地。

明治16年(1883) 7月28日,上野至熊谷間暫時通車,上野車站開放。

同年8月起開始貨物業務、10月起開始郵政業務。

1884年(明治17年)6月28日,臨時站房舉行開業式。

明治18年(1885) ,磚造的237坪(約783m²)本站房竣工。

這座初代站房由三村周設計,毛利重輔監督,中央平房部分是

出閘廣場與大廳,兩翼是候車室,呈現H型平面構造,

構造類似當時汐留站與橫濱站。

1885年,大宮站至宇都宮站開通,

上野車站作為東京方向總站而蓬勃發展。

明治39年(1906) ,隨著日本鐵道國有化,上野車站成為國有車站。

明治42年(1909) 10月,秋葉原- 上野- 青森間定為東北本線。

同年12月16日,山手線的電車開始運轉。

在此情況下,上野車站的乘客持續增加,

大正6年(1917) ,站內有9棟事務所、10棟倉庫、其他商店等共44棟。

大正12年(1923) 9月1日,關東大地震造成初代站房倒塌。

同年,鐵道省東京改良事務所開始著手上野車站周邊改良工程。

昭和5年(1931) 3月1日,改建工程開工。

昭和7年(1932) 4月2日,第二代站房完工啟用。

アメヤ横丁( アメヤよこちょう ) 簡稱アメ横 (アメよこ Ameyoko),

位於台東區的商店街,坐落於山手線上野至御徒町間高架路段的下方

及西側道路,長400公尺,為東京著名的露天市集之一。

戰後,該處是販賣美軍物資的黑市,

「阿美」(アメ Ame)一詞即相信源自美國(America)。

由於當時有許多售賣飴(日語發音「Ame」)的店家聚集於此,

故又名「飴橫丁」。


近年貨品種類已經包羅萬有,除了糖果外,

亦有售賣海產及乾貨、衣飾、鐘錶、化妝品、日本土產等,

除了本地居民光顧之外,也成為外國觀光客造訪的景點。

尤其在年底時,此處是東京居民採購新年用

生鮮食品的重要場所,

也成為當地年末年始的象徵情景。

外國觀光客至此,

多以大啖美食為重點…….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