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12年(1879) 文部省設立以伊澤修二為負責人的「音樂調查科」。
負責調查日本國的音樂教育。此後成為負責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生和
幼兒園學生的音樂教育,培養音樂教員,
也負責頒布學制的音樂專門教育機構。

此後數次更改名稱,
明治20年91887) 改成「東京音樂學校」。
之後,一度成為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的附屬學校,
1949年5月 根據國立學校設立法,
「東京美術學校」和「東京音樂學校」
合併成「東京藝術大學」。


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建於1890年,
是日本最古老的西式音樂廳。
代表日本的音樂家們都曾站在這個舞台上。


該音樂廳曾經是東京音樂學校(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前身)設施,
在1987年被移建到現在的地點後,
開始向一般民眾公開。





目前的演奏堂在上野公園內一片安靜休閑的園區內,
與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都美術館和東京藝術大學相鄰接。
具有明治時期情懷的木結構的建築,
喚起人們對于明治時期的浪漫回想……





在演奏堂前,放置雕刻家朝倉文夫之手創作的瀧廉太郎的雕像。
瀧廉太郎譜寫了包括《荒城之月》在内的不少名曲,
不幸在23歲時英年早逝。


奏樂堂正面的大屋檐上裝飾着
象徵着西洋和東洋音樂融合的豎琴和笙,
而且在中央的大鼓上
配有巴洛克式的山牆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