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宮彰仁親王(1846—1903) ,

弘化三年生,宮號初為仁和寺宮,後改東伏見宮,再改小松宮,

是仁孝天皇猶子,生父為伏見宮邦家親王,為日本皇族成員。

明治元年(1868)任軍事總裁。

明治三年(1870)赴英國留學,明治五年(1872)回國。

明治七年(1874)二月佐賀亂起,任征討總督。

亂平後,九月任陸軍少將。

十年(1877)任陸軍戶山學校校長兼東京鎮台司令長官。

十三年(1880),任陸軍中將,近衛都督。

二十三年(1890)擢陸軍大將。二十四年補近衛師團長。

明治三十一年(1898)晉升元帥,三十六年(1903)病死。

葬於豐島岡墓地。

安政5年(1858),成為仁孝天皇的猶子,受到親王宣下任命,

改號純仁親王,就任仁和寺第三十世的門跡。

慶應3年(1867),自稱被任命復飾的仁和寺宮嘉彰親王。

在明治維新時期,任命為議定和軍事總裁。

在戊辰戰爭中,作為奧羽征討總督,執行官軍的指揮。


明治3年(1870) ,改宮號為東伏見宮。

明治7年(1874) ,在佐賀之亂中作為征討総督。

明治10年(1877) ,在西南戰爭中作為旅團長出征,平息戰亂。

明治14年(1881),表彰其在明治維新中的功勞,改為世襲親王。

明治15年(1882),改宮號為小松宮,

取自仁和寺寺域的舊名小松。

明治23年(1890) ,升進為陸軍大將,歷任近衛師団長、參謀總長,

日清戰爭中被任命為征清大總督出征旅順。

明治31年(1898),被列入元帥府賜予元帥。

曾致力於國際親善,明治19年(1886)曾造訪過英國、

法國、德國、俄國等歐洲各國。

明治35年(1902),代表明治天皇的出席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加冕儀式。

社會事業中,擔任過日本赤十字社、大日本水産會、

大日本山林會、大日本武德會、高野山興隆會等各種團體的總裁,

擔任著建造皇族公務原型的一個重要角色。

1903 年 1 月 月 18 日死亡 , 隨後舉行了國葬禮。

明治45 年(2008) ,日本紅十字會成立。

值此週年之際,應佐野常吉要求,

豎立了小松明仁親王的銅像。

選擇輪王寺是因為該處是原北長川宮久皇子宅邸,

也是上野錦永寺的最後遺址所在。

上野公園內所立之小松宮彰仁親王銅像。

為大熊氏廣所作,完成於1912年。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