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硐 (猴洞仔) 是新北市瑞芳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東南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弓橋里南端、猴洞裡不含南部東段。

知名的猴硐車站、猴硐商圈、猴硐貓村均不在猴硐境內
,而是位於隔著基隆河的西鄰三爪子地區境內。




清治末期,猴硐地區為一街庄,
取昔時柴寮路有猴群聚集之山洞,
稱為「猴洞庄」,隸屬於基隆堡。


猴硐位在台鐵平溪線上,自清代以來就是知名的礦產山城,
因應煤礦的發展興起,當時聚落曾高達6千多人,連女性都要到
選煤場上班,猴硐當地車站、變電所因此設立,周邊更有醫務所、
礦工宿舍、所長宿舍、美援厝、番仔寮、木工場、五分車
的柴油機車庫等建築設立,是個完整的礦工聚落……

在礦業盛行時期,猴硐創造許多第一,
首先就是台灣煤礦最大產區、也是質量最好的礦坑,
鼎盛時期猴硐僅瑞三公司一家煤礦公司、本坑年產量就有674公噸,
遙遙領先第二名的466萬噸,占當時全台煤礦產量的1/7,



全台最先進的選煤廠房
也在大正9年(1920) 在基隆河邊興建完成,
是當時唯一的選炭場與運煤橋。



三貂嶺是新北一處與世隔絕的聚落,
早期以採媒與挖金礦為駐,但停產後因交通不便,
讓三貂嶺成為一處避世祕境。






三貂嶺曾是一煤礦重鎮,擔任四個礦坑的運輸站,
自礦業沒落後因交通不便而杳無人煙,
早期沒有公路抵達,只能靠著步行或搭乘平溪線火車前往,






三貂嶺保有豐富的自然景觀,這幾年陸續有幾間有個性的店入駐,
再加上三貂嶺自行車道的開放,串連了牡丹與三貂嶺,
讓景點與人文產生了化學變化。





三貂嶺與猴硐同為煤礦礦業聚落,
曾經因鐵道開聚和煤礦礦業經濟起落而榮衰。
昔日因採煤礦的榮景,帶動了山村近半個世紀的繁華,

而隨著礦場關閉,人口大量外移,
亦凝滯了數十年的寂靜。
走訪山村,彷彿走入凝滞的光陰,
寂靜的歷史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