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遊客中心門口向外望,得卡倫步道就隱藏在對面聳峙
的青山中,步道以太魯閣台地昔日為太魯閣族得卡倫部落命名。

步道直上稜線後,與通往大禮的步道銜接,
您可以選原路折返,或循大禮步道經立霧發電廠輸水管
下達蘇花公路。



雖然大部分路段皆已鋪設階梯棧道,
但由於地形陡峻,走來仍須耗費較多體力。


從太魯閣台地入口處出發後,前段為寬約2公尺的護草墊步道,
「之」字形緩步爬升,不多遠後,銜接寬約1公尺的階梯棧道,
一路陡升,到達最高點後緩慢下降,穿過一片桂竹林
即與大禮大同步道相接,





此後路段是未架設階梯棧道的自然泥土路面,
陡下直通蘇花公路。
步道沿途設有休憩平台,可歇息賞景。




爬升到高處遠眺,可與長春祠步道上的鐘樓對望,
並俯瞰立霧溪注入浩瀚的太平洋,而它所沖積出的沖積扇,
一片平野農田,則成一個個聚落,
咫尺可見的是立霧溪對岸的富世村。







沿步道爬升到高點有一座大型觀景平台,
這裡曾是早年軍隊山訓的岩場頂端,專門訓練國軍
攀岩、垂降等山地戰鬥技能。









站在平台,居高臨下,向西遠眺,
可清楚看到立霧溪上的長春橋及長春祠步道上的
禪光寺、鐘樓等建築,立霧溪則一出長春祠附近的峽口,
就在寬闊的河床中緩緩東流。






而靠山的一側,流籠頭就在一旁,
有時可看到流籠一上一下地運送農產品。
距太訓岩場觀景平台不遠處,



另有一個高點也可以眺望遠方,
此處設有觀景平台,從這裡可以清楚俯瞰立霧溪
迤邐注入太平洋,它所形成的三角洲,則成為
農田與太魯閣族聚落。







得卡倫步道上到最高點,再往下穿過一片桂竹林後
便與大禮步道相接,接上大禮步道後,往上可直通大禮,
往下則可下到蘇花公路。





這個路段已非平坦的階梯步道,
一路「之」字形陡下,
是太魯閣族人到大禮大同的主要路徑。






得卡倫步道往清水大山方向,
有一條被稱為「恐龍背」的捷徑。
不僅非常陡峭,還有很多裸露尖銳的岩石。
是原住民往返大禮部落的捷徑;
是一條有難度且有危險性的路線。

得卡倫社名太魯閣語為楓樹之意,
昔日山腰有楓樹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