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祥,舊名塔比多、塔比督、得比督,戰後初期則譯作大北投,
位於台8線169.7公里處,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景點之一。

據目前文獻記載得知,最早來此的人是伍道巴圖(Udao Batto),
自托羅灣(Truwan)山谷東遷,選在長滿很多山棕的平坦地定居,
Tpdu (塔比多)此名因此而來。



向來以務農、授獵為業的太魯閣族人,於日治時期,因族人的
耕地、獵域常受到日本人侵犯,導致新城、威里、七腳川等事件發生,
直到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台灣總督一職後,為實行五年理蕃計畫,
於1914年展開最後一次討伐原住民行動,
戰事遍及整個太魯閣山區。





太魯閣討伐戰結束後,臺灣總督府隨即在天祥設立太魯閣支廳,
並在撤軍的同時,為免太魯閣族人再起事,於天祥東北方海鼠山
駐紮分遣隊,至昭和5年(1930)發生霧社事件後,強制將太魯閣
族人移居下山,分遣隊才被裁撤。




大正4年(1915),佐久間左馬太卸任總督不久,
受太魯閣討伐戰的傷勢影響下逝世。
為感紀念,在此 (今文天祥公園處) 建造佐久間神社。






國民政府遷台後,為改善東西部交通與經濟發展
而開闢中橫公路,採東西兩端往內陸方向施工。
由於佐久間神社已年久失修而拆除,在當時受冷戰緊張影響,
國民政府選擇文天祥的氣節為表率,故於1967年在佐久間神社原址
改建成公園,公園內佇立一座文天祥雕像,
並將塔比多更名「天祥」,沿用至今。


1958年,蔣經國為中橫公路發展觀光遊憩,
因此中國旅行社興建天祥招待所。
1960年5月9日,中橫公路全線通車。
翌年,天祥招待所完工啟用。










大沙溪與塔次基里溪在此匯集成立霧溪,經河水長年的
堆積侵蝕,造就了多層河階地形,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中
的大型溪階遊憩園區。
此區腹地廣闊,餐飲店、飯店、公車站、
停車場、郵局等一應俱全。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設置
服務站,提供遊客解說諮詢服務。
西側的晶英酒店,為國家公園中唯一的觀光型大飯店,
也儼然成為觀光據點;
後園有天祥基督教堂,
另一端靠近青年活動中心,還建有天主教堂。


太魯閣晶英酒店(Silks Place Taroko)前身為天祥招待所。
1991年,晶華國際酒店集團將天祥招待所原址改建為國際級
觀光飯店天祥晶華度假酒店(Grand Formosa Taroko)。
2009年10月22日,酒店改裝改名為太魯閣晶英酒店。
太魯閣晶英酒店位於花蓮縣太魯閣國家公園內,
可飽覽周圍綠意盎然的景觀,





並設有室內游泳池、室外游泳池和 2 間餐廳。
梅園中餐廳供應中西料理。
衛斯理自助餐廳提供國際美食菜單,供應自助餐,
並設有室內和戶外座位。


可惜因 2024年花蓮0403地震之故,暫停營業。
4月地震,位於於太魯閣天祥地區的太魯閣晶英酒店
停業半年,一直到年底才重新營業,但不到一個月,
又因康芮颱風受創,故而宣布即日起到暫停旅宿服務,
住宿券有效期將展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