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公路貫穿分隔台灣東岸與西岸的中央山脈,
所經的地形相當多樣化,從平地直到三千多公尺高的合歡山,
中間有隧道、河谷等開鑿,亦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

省道台八線是此系統中的主線,
另有宜蘭、霧社兩條支線,
公路編號分別為台七甲線與台十四甲線。







主線的西邊起點是東勢、經過白冷、梨山、大禹嶺之後
一路爬高,開始沿著立霧溪通往花蓮太魯閣,
其中經過了關原、慈恩、洛韶和天祥,最終抵達太魯閣。







關原因其高度、氣候條件及立霧溪水氣,
常匯集成雲海,充滿飄邈朦朧而美麗。








關原海拔2374公尺,距大禹嶺4公里,為一平坦的稜脊地區,
視野開闊,是中橫公路開通後的新據點。
此處七月均溫在16℃左右,是一理想的避暑勝地。








由於關原海拔較高,已在霧林帶之上,居高臨下,
因此有極富盛名的「關原觀雲」景觀,
關原緊臨塔次基里溪 (立霧溪中游),當氣流順溪谷而上,
水氣往往在此聚集,或見雲霧開闔、山形飄渺,或成雲海,
波濤洶湧,使此地長久以來極負觀雲勝名。










最佳的觀雲時間是清晨和午後,
通常日出之後,雲海逐漸消失,
等到下午日照減弱後,才又慢慢形成雲海。



運氣好時,雲海的位置稍高,
甚至會翻過大禹嶺,流瀉成雲瀑,
也可欣賞奇萊北峰和四周雲海的盛況,
夕陽西下時,則是另一番景緻,
滿天紅霞的絕美景色,叫人驚艷。






關原舊址在現今關原下方,海拔約2000公尺處,
昔日中央山脈西側的托博閣番和東側的太魯閣番
為爭取獵區,曾大戰於此。




1914年太魯閣之役,日本陸軍從合歡山向東進攻太魯閣地區,
關原為其第一站,
領軍的佐久間左馬太總督曾在此停留,指揮作戰,
並以日本岐阜縣東山要道地「關原」(Sekigahara)為名。



關原,此地受高山地形與氣候所致,常有雲海繚繞,
有極具盛名的「關原觀雲」景觀,
無不令人嘆為觀止!


從合歡山武嶺下山準備前往大禹嶺轉往梨山;
途中見此雲海勝景,
甚是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