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頭鄉鄉名之由來,因地理位置上位在濁水溪沖積扇上,

所以鄉內的農田灌溉上不易,因此在今埤頭村、和豐村、

興農村、田尾鄉交界處開闢一個大埤,以供農田灌溉,

而本鄉位在這大埤之頭,故稱之為埤頭。



埤頭庄為今和豐、興農、埤頭三村。

早期農田灌溉不易,於埤頭庄建埤,引進舊濁水溪的水灌溉農田,

埤頭部部落因係建於埤之源頭,故稱之。

最早有史載可考資料,可知清朝早期仍遍地荒野,

原住民巴布薩平埔族人部落曾居住本鄉,如番仔埔,

之後漢人來此地開墾落腳,因環境形成很多村落、部落名稱,

如沙崙頭、周厝崙、崙仔腳,竹圍,牛稠仔、十三甲、十戶、

四戶、六戶、三塊厝、大湖厝、水菜籃、公館等等,

1861年戴潮春起義,小埔心人陳弄揭竿響應,

一開始聲勢浩大、戰無不勝,被擁立為西王,但在嘉義戰役

遇挫,退回小埔心,

1863年4月清軍強攻陳弄陣營,是謂小埔心之役,

陳弄率眾達2000多戶居民抵抗清兵,可惜最後因寡不敵眾,

陳弄夫妻壯烈成仁,村民亦死傷慘重。

當時遺留下來,以夯土築成的清軍古砲臺現仍存在,

戰場位置小埔心就在現今合興村(今合興國小)。

依據史學家洪敏麟教授考據,戰役之前,

小埔心約有二千餘戶,非常富庶繁榮,陳弄敗亡後,

小埔心全庄遭大火焚燬,連燒數日,致使人口乃遽降,

僅存七、八十戶。

日治時期改制為台中州北斗郡埤頭庄,

埤頭轄域內分為埤頭、番子埔、新子、斗六甲、

路口厝、小埔心、連交厝、崙子、三塊厝、大湖厝、牛稠子、

周厝崙十二個大字。

崙子大字下又有「崙子」、「十三甲」小字名。

連交厝為今平原、崙腳二村。

地名起源不明,舊大字連交厝包括今連交厝與崙仔腳

二大集村且相連為一,二村並有埤圳相通。

因當地『 連 』讀作 Liam,與『 粘 』同音,而不讀作 Lien。

又閔南語『 交 』音 Kau與『 溝 』同音,所以連交可能即

粘溝之諧音。

此處主要道路為稻香路,

聚落中路旁有一對華麗的洗石子門柱,

可惜庭中以雜草高過人身,

不知其內部面貌……

其旁有一古厝,內廳有著彩繪作品,

前廊下的木雕門扇亦古樸感十足。

還有一塊罕見的小埔心聯合壯丁團 壯丁的識別牌,

可見日治時期,此地還是稱之為小埔心。

可惜戶長銘牌姓名已渙滅不清。

據了解該區以陳、吳、許姓居多;

印象中,網友說明為陳家古厝,

惟未經確認之……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