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公路貫穿分隔台灣東岸與西岸的中央山脈,
所經的地形相當多樣化,從平地直到三千多公尺高的合歡山,
中間有隧道、河谷等開鑿,亦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

主線的西邊起點是東勢、經過白冷、梨山、大禹嶺之後
一路爬高,開始沿著立霧溪通往花蓮太魯閣,其中經過了關原、
慈恩、洛韶和天祥。




這一條主線全長187.797公里,即省道台8線。
西寶位於中橫公路161公里處,是一個大型的河階台地,
約250至300年前,太魯閣族人進入立霧溪流域定居後,
曾在此建立西寶社。









大正4年(1915) 日本人實施理番政策後,被迫遷離。
中橫開路時,因山區蔬菜運輸不便,便在西寶河階地種植蔬果,
並成立西寶農場,當年修築中橫公路的榮民在此形成聚落,
種植蔬菜水果為生。






公路開通之後,退輔會安排榮民在此定居墾拓;
亦有少數族人重返部落居住。
自天祥繞過迴頭灣,盤旋上行8公里路程,視野豁然開朗,
而途經的休憩涼亭,便是豁然亭。





豁然亭海拔約1000公尺,展望良好,
從這裡可眺望層層遠山,俯瞰河階。
往天祥望去,可見立霧溪蜿蜒於三角錐山、塔山之間,
往左可見西寶河階地,若由觀景亭沿陡降稜線下望,
可見右方另一山稜線兩側的瓦黑爾溪與塔次基里溪匯流,
左方則見大沙溪奔流。






豁然亭居高臨下,可以掌握天祥 (昔稱塔比多) 部落的動靜,
對西寶、跑馬場及附近山區也容易觀測,是以在日治時期
成為重要的戰略位置,





當時日軍也曾在這裡架設砲台,
砲台的位置就在豁然亭隔著公路對面的高台上,
如今立有碑文「雲亭遠眺」四個大字。
豁然亭步道原是1914年太魯閣戰爭發生時,
日軍為了攻打立霧溪流域太魯閣族人所修築的軍用道路。
從這裡沿著稜線而下,
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到達天祥。




步道開端先是一段階梯,通過牌樓後就一路穿行在密林之中。
大部分路程走在稜線上,
從稜線像左右俯瞰,一側是塔次基里溪與白楊步道,
另一側則可看到大沙溪與天祥青年活動中心,



這段稜線便是塔次基里溪與大沙溪的分水嶺,
仔細搜尋還可看到白楊瀑布。
約500公尺需原路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