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墓位於中和第五公墓,
大致位置在中和高中對面的小山丘,
林母周昌娘與現在的板橋林家並非直系親屬,
但吉上確實為林家墓園的堂號。
經查,林母周昌娘是板橋林家四子(思記)林國英
的兒子林維業之妻。
清乾隆43年(1778),林應寅自中國福建漳州龍溪來台
至淡水廳新莊(今臺北新莊),設帳授徒,從事教職。
並於乾隆50年(1785)時返回福建龍溪。
據專家考證,林應寅應是林家最早至臺灣的先祖。
次子林平侯於16歲時(乾隆47年)渡台尋訪父親,
並受雇於米商鄭谷之家。
但林平侯極有經商智慧,鄭谷慨然借予資金幫助他創業,
當年臺北淡水河航運暢行,稻米運銷為貿易大宗,林平侯以運米為業,
又逢林爽文事變,稻米價格高漲,林平侯既為米商,在運米業上
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
後來林平侯與竹塹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累積了不少財富。
當時林平侯年已40,於是衣錦還鄉,返回中國捐官,
擔任廣西柳州知府共7年。
後來林平侯無意於仕途,
於是在嘉慶21年(1816)辭官返台定居。
但是當時臺北淡水有嚴重的漳州、泉州人械鬥的事件,
為了避禍,林平侯在嘉慶23年時,遷居至大嵙崁(今桃園大溪)
的三層(今福安里)定居,並興建巨宅、築大嵙崁堡防禦亂民、
開墾田地、築灌溉水圳,田租收入大增。
此後林平侯多次協助官府平定民亂,並籲請朝廷興建淡水城。
道光27年(1847),林家為了收佃租方便,
在枋橋(即今板橋)建弼益館,
此為林家在板橋地區構屋的開始。
林平侯生有五子,依次為林國棟、林國仁、林國華、林國英、林國芳,
分別管理林家的五個家號(商店號):飲記、水記、本記、思記、源記,
意為「飲水本思源」,並以「本源」為總家號。
林家五子中以林國華與林國芳兩人
最為賢能,承繼家風,勇於開拓本業。
水記是林家五房「飲水本思源」在飲本源這三房親生之外,
屬於養子系統的水記與思記的二、四兩房。
思記林國英的大兒子林維業,人稱大少爺,也叫君子舍,
他有二位夫人,都叫君子舍娘。
正室林洪氏珠,
在道光庚戌年(1850)生,光緒丁亥年(1887)過世,
享年三十六歲,當時林家花園尚未完成。
繼室林周氏昌娘在慶應乙丑年(1865)生,
昭和辛未年(1931)過世,享年七十二歲。
此墓即為林維業繼室周氏昌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