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28年(1895),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臺灣予日本。
明治30年(1896),改制全臺為六縣三廳,縣廳之下置辦務署,
伸港劃歸臺中縣和美線辦務署。
9月24日於街庄之上設區,和美線辦務署分為和美線、下見口和新港三區,
其中伸港區域屬於新港區,
明治31年(1897)和美線辦務署併入彰化辦務署,改臺中縣彰化辦務署線西堡,
明治34年(1901),再度廢縣和辦務署,將全臺分為二十廳,廳以下設支廳,
伸港劃屬彰化廳鹿港支廳線西堡。
明治42年(1909),改屬臺中廳彰化支廳新港區,
大正9年(1920),併五州,州底下設郡市管轄街庄。
伸港時劃屬臺中州彰化郡線西庄。
戰後線西庄改制為線西鄉,隸屬於彰化縣,大字亦改制為村。
1950年7月,線西、新港分治,本地區改隸屬新成立的新港鄉。
1959年7月,因與嘉義縣新港鄉同名,後鄉名改為伸港。
大正九年(1920),埤子墘庄改制並雅化為「埤子墘」大字,
隸屬於臺中州彰化郡線西庄,大字下有「埤子墘」、「汴頭」小字名。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汴頭、十八張、竪埒、
埤仔墘、七頭圭、崙仔頂等,
六股圳開鑿於清乾隆五年( 1740 ),由楊志申先生獨資開鑿,
屬於福馬圳分支,因為流經線西鄉的八粉埤圳佔四股資金,
流經伸港的糧粉埤圳佔六股資金,
故稱本地之流圳為六股圳。
清乾隆20年時柯儀降開墾時在六股圳設立一汴門(分水閘),
本村因位於汴門之頭,「汴頭村」因此而得名。
汴頭村之東南北三面鄰和美鎮,
農業以水稻為主,
早期傳統紡織業極為興盛。
本地以柯姓及姚姓為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