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仔港之地名在臺灣歷史中首見於清康熙35年(1696)高拱乾
所修之《台灣府志》卷四武備志:「台水師左營……一分防鹿仔港,
係報部本營官兵輪防……」。
而鹿仔港被首稱為「鹿港」則見於清乾隆48年(1783),
福建將軍永德奏設正口,曰:
「……至北路諸羅彰化等屬,則由鹿港出洋……」。
清光緒年間,因港口漸漸淤塞,航運漸被鹿港街西方
4公里處之沖西港替代。
根據鹿港鎮公所編印的《地名釋義》:
「雍正6年彰化縣設立倉庠於鹿仔港米市街西畔,門首有匾曰:
天庾正供(彰化縣誌道光版載有此事,計得倉庠一十六間),
因廩之方者曰鹿,竊以此命名曰鹿仔港。」
在福建一帶,確實有「鹿港米」的專有名詞流傳,
鹿港也有一條街叫做「米市街」,今名「美市街」,
可知鹿港為米穀集散地之事為真。
清乾隆49年(1784),鹿港與福建泉州蚶江正式設口開渡,
從此開始鹿港的黃金時代。
乾隆50年(1785)至道光25年(1845)之間
是鹿港的全盛時期…….
鹿港姓施、黃、許三大姓的最多,
因此鹿港有一句話說:「施黃許、赤查某」。
棋盤巷聚落內有一古厝,
依騎士內棄置的物件看來,
此間古厝為前鎮長(第6任)施惠洲老宅。
施惠洲擔任鎮長的
期間為 1968年3月1日至1973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