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仔腳莊簡稱樹仔腳,今為樹腳里,為墾拓者築屋於樹下而得名,
昔含有大庄,頂庄、中庄。
光緒年間的北港街,因機能的差異形成地緣上之分區,
以主要四條街道劃分成為六人境;
一即「仁和境」,以金銀器製造業者為核心,地當朝天宮背後、
博愛路以東之區域;一即「益安境」,中山路以東,仁和境之南,
及光明路以北地域;一為「福安境」,在現光明路以南,南至北港溪
之地域,以進出口貿易及碼頭運輸業為主業;一為「三益境」包括
中山路以西,原橫街,打鐵街以南;一為「賜福境」包括博愛路以西,
打鐵街、橫街以北地域。一為「公館境」,
在賜福境之北,為行政、文教區。
當時北港街分蔡(峰山)、蔡(青陽)、許、楊、陳五大姓,
其中,峰山蔡姓所占地域最廣;賜福街、義民街一帶以西為漳籍陳姓
氏族之居住地,其居住笨港之歷史似很早,而且處於泉籍移民之間,
故其地緣與血緣上之團結特別強,此表現於陳姓王廟之創設。
其從事行業,由其聚居地古稱魚寮觀之,
最初應從事漁業打撈,養殖為主,
其後轉為榨油及農業種植。
公民路西段近義民路處,在光緒末年為窪地,稱為魚寮窪地,
從前是河道痕跡,日治時期尚有小池塘,該廟於乾隆三十年,陳姓
族人興建陳姓王廟於此窪地東畔,供奉開澤聖王陳元光,
當時笨港居民大部份是漳州人,乾隆五十一年林爽丈亂後,
笨港漳籍居民紛遷新港、北港遂為泉人所居,而昭烈堂式微。
後來陳姓宗親會興建宗祠,因開漳聖王陳元光亦姓陳,
於是奉陳元光為他們的祖先,故在宗祠內祭祀公,將此堂改為
陳姓宗祠,又稱陳聖王廟。
光緒二十年,受地震之害﹝台灣文獻記為遭回祿﹞,
廟宇倒塌,陳聖王金身遂由宗親輪流值東,在自宅奉祀,
但宗親拜租及歷年祭典均感不便,遂於大正十二年遷現址,
因陳聖王受唐封為昭烈侯,
故名日昭烈堂。
此墓燈號錦亭,
錦亭陳氏族祖,原籍浙江杭州臨安人,名陳邦彥。
宋景炎(1276)以進士及第封武經郎,千夫長從樞密使張世傑
勤王行師,值泉城蒲壽庚之變,即隨張世傑往廣東重新組織攻打
泉城而兵敗死於難。
子紹箕收葬於象畔錦亭之西麓,追稱仁祖。
其子紹箕公(字繼先)思故鄉紛亂,擇居錦亭(又名錦裏、
亭下、象畔錦亭、錦染),後娶本鄉王氏女傳本族,是為
錦亭後辛之開基祖。
廿世本榜公、本葉公移居臺灣云爾……..
錦亭屬石獅,故屬泉邑。
其側另有石湖陳氏、
蚶江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