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容卿蔡氏始祖地為河南省上蔡縣。.
入閩先祖蔡用元公為南唐司空于唐末隨王審知兄弟入閩,
先居福州,後徙居仙遊。
福建石獅市容卿地區柯蔡族人,在靈秀鎮容卿蔡氏家廟
石碑上發現蔡慶宗與蔡培東,分別於清道光十七年與民國
十一年捐款整建宗廟,石碑上記載兩人籍貫是「台笨」、「台北」。
(意指「台灣笨港」、「台灣北港」)
據了解蔡慶宗是清朝年間北港地區貢生,曾集資興建文昌祠並
附設學堂,後再設聚奎閣講學,栽培無數文人;蔡培東則是北港士紳,
樂善好施,當時委託菲律賓族人到祖居地代為修建宗廟。
此一派衍自余容卿的蔡姓一族,
即以峰山為燈號;「汝本然培,維爾榮華」
此墓主人修職郎蔡培純,
與蔡培東、蔡培火、蔡培炎等為同一昭穆的宗親。
修職郎、修職佐郎是正八品和從八品文官的散階,
散階是授予官職時同時授予的虛銜,如同今日之軍銜。
孝男中的蔡深河有點名氣…….
蔡深河創立「諸元內科醫院」並得到第4屆醫療奉獻獎。
蔡深河(1917-2001)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院第三內科服務時,
師承澤田藤一郎及佐藤八郎。1944年,他放棄繼續深造和在都市開業,
回到家鄉北港鎮開設諸元醫院。
其同窗、中央研究院院士宋瑞樓,以及同在北港開業的洪毅一都表示,
蔡深河以一名帝大醫科的高材生下鄉行醫,對當地真是一件大新聞,
地方父老莫不奔相走告。
蔡深河執業之初,雖以內科為主,
但也充當婦產科或外科醫師救急。
當時阿米巴肝膿瘍在中臺灣、南臺灣十分盛行,
尤其在雲林縣、嘉義縣一帶以農、漁業為生的民眾,
罹病率與死亡率偏高,
1960年,蔡深河在日本鹿兒島大學醫學雜誌發表
治療肝膽膿瘍研究博士論文,以抽肺出膿瘍的概念運用到
肝臟上,藉助X光用長針穿刺找到化膿疼痛點將膿液引流出來,
再用抗阿米巴藥物治療,
這研究論文被美國海軍第二研究所的克勞斯博士讀到後,
就和蔡深河合作。
蔡深河生性木訥,不善交際,白天看病,晚上總是
讀醫學書籍,並和美國海軍第二研究所聯合進行研究
達18年之久。
累計治療阿米巴肝膿瘍病例超過3600人。
是治療肝膿瘍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