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漢人渡海來到這裡時,大片土地尚很荒蕪,
據老一輩傳下來的說法,埔鹽原早是大片草埔地,
因含鹽分比較多,而有「埔鹽」這地名。
埔鹽鄉往昔屬平埔原住民族巴布薩族(Babuza)馬芝遴社(Betgirem)社域,
今永平村仍留有「番童埔」之古地名,大有村亦有馬芝遴社遺址(大有村遺址)。
漢人移民從雍正至乾隆年間入墾,次第墾成田園創建村莊。
乾隆年間,改稱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
光緒十一年(1885),隸屬臺灣省臺廈道臺灣府彰化縣轄下
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
明治四十二年(1909),改屬臺中廳鹿港支廳埔鹽區。
大正九年(1920),臺灣總督府實施臺灣州制,
改正地方制度為臺中州員林郡埔鹽庄。
南港村由「南港」、「菜堂」和「彎仔內」三聚落所組成;
「南港」聚落位在鹿港溪(今員林大排)南岸,清初時陸路不發達,
必須利用竹筏載運農產品到鹿港交易,因此地是員林大排水溝水運
最南端的集貨小港口,所以稱之為「南港」;
「員仔內」由來係因居住地方有兩座起伏山丘
環抱成半圓形相隔而稱之;
「菜堂」道光年間廣東道台林泡,
告老返鄉由鹿港遷入本村興建公館
並築齋堂修戒而得名。
南港村居民大都以農為業,
農產物有水稻、豌豆、甘蔗、蕃薯、葡萄、落花生、蔬菜等。
南港村有一林家古厝,山牆洗石子泥塑極其細緻可觀………..
可惜造訪時已拆除一半,
再次倘訪時則以任其荒廢中。
還好好友分享了先前的紀錄照片,
才得以完整的呈現原貌。
得知古厝拆毀的大致原因後,
只有讓人更加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