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22年(1683)清廷施琅領兵攻入臺灣,結束了明鄭時代。
康熙23年(1684)清廷重劃行政區域,天興州改為諸羅縣,
伸港時諸羅縣轄區。
康熙22年(1683)清廷施琅領兵攻入臺灣,結束了明鄭時代。
康熙23年(1684)清廷重劃行政區域,天興州改為諸羅縣,
伸港時諸羅縣轄區。
明治34年(1901),日人再度廢縣和辦務署,
將全臺分為二十廳,廳以下設支廳伸港劃屬彰化廳鹿港支廳線西堡。
明治42年(1909),改屬臺中廳彰化支廳新港區,
大正9年(1920),第五次修改,併臺灣西部為五州,
州底下設郡市管轄街庄。
伸港劃屬臺中州彰化郡線西庄……..
泉厝村自清朝開墾以來,與泉州村合稱為「泉州厝庄」。
早期開墾以「周姓」為大族,依文獻記載 :
雍正初期(1724),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普治縣十四都圍頭岑下一系
「周應滿」來此開墾定居,是本鄉最早從大陸移居過來的居民。
嘉慶年間福建省泉州府普治縣十六都西洲鄉西州系頂二房一系
周朝玆、周道背等一族來此墾居。
由於周姓幾乎都是泉州籍,約佔當時全庄人口的百分九十,
因此村莊稱為「泉州厝」。
也有另一種說法,因為全莊都幾乎都姓周,因此採「全周厝」
以諧音來命名。
到日治時期因人口眾多,泉州厝分為南泉州厝以及北泉州厝,
南泉州厝村長是周耕,北泉州厝的村長是周枝生,
他們決定將南泉州厝改稱泉州村,
北泉州厝改稱泉厝村,
而得今日之村名…….
伸港街上僅存少數街屋而已。
泉厝村是在日本時期延續下來的務農的村莊,
70%的村民都是做田的,主要的農產品以稻米為主,
尤其是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