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臺灣銀行於1899年在臺北成立時,其總行大廈是紅磚與斜頂之
仿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由於業務量的增加,舊的總行大廈逐漸不敷使用。
1934年8月4日,臺灣銀行開始修建新的總行大廈;
1937年6月30日竣工,即為現在所見之建築。
臺灣銀行總行大廈的設計者是日本建築師西村好時,
他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建築學科,專長金融機構建築的設計。
施工單位則是大倉土木(今大成建設)。
樓高三層,並有一層地下室,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是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築,外觀牆體及列柱均使用花崗石修建,
呈現穩重典雅的風格。
二戰期間,曾因台北大空襲遭美軍轟炸受損;
戰後重建屋頂,1946年5月20日恢復營業。
1998年5月4日,臺北市政府將其列入市定古蹟。
外牆和正面的列柱使用花崗石建造,
從銀行正門仰頭看,
屋簷下與圓柱上有好多細節,相當壯觀,
尤其晚間的夜燈更襯托出總行大廈的神秘與華美。
1899年臺灣銀行成立,九月開始正式營運,
是為臺灣最早的現代化銀行。
1934年,由於臺灣銀行的業務急速擴充,乃於榮町舊址西側籌建新廈,
由曾經設計日本第一銀行本店及部分支店、山二證券、滿洲中央銀行、愛知縣廳舍等
多項建築物之名師西村好時所設計,
並於1938年竣工啟用。
這棟新完成的銀行大廈,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
外觀牆面及羅馬式圓柱均使用花崗岩石材;內部一樓基座的主建材為花崗石,
部分為仿假石,線條簡潔,有如石材疊砌,
大廳天花板的燈飾,呈黃色調,有溫馨和諧的感覺。
全棟樓高三層地下一層,呈現典雅穩重的風格。
新廈在當初興建時為求建築物堅固耐用,
因此使用的鋼筋數量間距甚密。
建築物牆體,以及二樓高的八根圓柱都以花崗石為主建材,
融合多元的古典建築元素。
其他如轉角渾厚的台柱、石雕花瓶欄杆、
科林斯式的變體柱頭、女兒牆連續飾帶,
以及厚實的玄關木門等設計,
都呈現穩重莊嚴的美感。
二、三樓以柱列做出的柱廊,
具有明治時代歐化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