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087904.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十九世紀,倒風內海陸化更為明顯。首先,道光三年(1825)七月台灣

大風雨之後,原由今將軍鄉出海的灣裡溪,改道由西港南流注入臺江內海,

並改稱為曾文溪。原來作為灣裡溪上游的歐汪溪(今將軍溪),則失去上游

水源,麻豆和佳里之間河道遂逐漸浮覆。

P9087899.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900.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901.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902.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903.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至咸豐三年(1853),倒風港口已經變成魚塭,

而出現「金斗灣倒風仔港塭」。

麻豆地區海岸線亦逐漸北移,至道光末年文獻上已無麻豆港的紀錄。

P9087876.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77.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78.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79.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80.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81.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麻豆街並不因港口機能的消失而沒落。

由於麻豆街仍是南北官道所必經,又有糖、漁之利,

乃轉型為供應周邊麻豆保、善化里東保等鄉村集散和

消費的鄉街。

P9087886.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87.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88.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93.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94.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95.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麻豆的人口是聚集在麻豆港口附近,但是乾隆二十年因暴風雨洪水氾濫成災,

水堀頭港崩潰流失,自此航道淤塞,人丁流離失所,一時哀鴻遍野,人口漸漸西移,

紛紛湧至現今之麻豆中央地帶避難。

P9087885.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96.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97.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98.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自從水崛頭沒落後,麻豆之中央地帶曾因北極殿上帝廟的創建,

該廟附近人口開始聚集。至乾隆中葉, 由於產業之發達,該廟不但設有穀市,

且設有專營獸畜. 魚類. 蔬菜之買賣市場,商況曾經殷盛一時。

P9087904.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P9087889.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除了北極殿之外,乾隆四十六年護濟宮創建後,

廟址四周又因人口聚集而自成一街市的發展,

麻豆以此兩廟宇分出「頂街(穀里街)」與「下街(穀興街)」兩區域。

P9087882.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83.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84.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日治大正九年(1920)以後,

麻豆街區之發展,逐漸由S 形變為|形,

即由頂街的興中路,向西延伸到下街的中山路,

店鋪也沿此路面相繼興建,

至昭和年間,形成熱鬧的麻豆街,

現存老街屋便集中於此一路段。

P9087891.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P9087892.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平等街一帶也算是大埕里的範圍,

此間有一三合院正身有著巴洛克風格式樣的山牆,

輛測過水廊也有一些近代建築的語彙………

P9087890.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地區  (02)

印象中該戶人家為林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