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頭山, 三面臨海,山之西側臨磺港漁港,東面為水尾漁港,
北側的獅尾突出於海面,有兩小嶼如燭臺般矗立於海面 ,互相對峙,
為著名的燭臺嶼,號稱為「燭臺雙峙」,
同治十年淡水廳志將其列為淡北外八景之一。
地質及生態豐富的獅頭山,原名為中正公園,
獅頭山上的步道保有四通八達的碉堡坑道、營房、砲台等,
保存良好的軍事建築彷彿無聲地訴說著當年歷史。
獅頭山海拔高約70餘公尺,山上林木成蔭,四處設有觀景涼亭,視野極佳,
望東可見野柳岬,西邊則是磺港漁港與中角山海景,沿步道往北邊走去,
北方海面可清楚望見著名的「燭臺雙嶼」。
磺港之所以叫磺港是以有磺溪之故,
挾著金山灣和獅頭山西麓的磺溪注入磺港,
發展成漁村聚落,加上岬角阻擋東北季風風勢,
使得港口靜浪小極適合漁船停泊。
金山區主要由大屯山北麓紅土階地,及磺溪、金包里溪、員潭溪
與西勢溪沖積的平原所構成。 地形 金山平原乃三角洲平原,磺港半島
則為質地較硬的五指山層,半島尖端則形成海上燭台與岩礁。
金山岬向東北方延伸,隔國聖灣與野柳岬相望。
岬角的兩側,水尾漁港以東,有綿延的沙灘,人稱「舊金山海水浴場」;
磺港魚港以西,也有一片沙灘,是大眾熟知 的「新金山海山浴場」。
而這處小海灘則少有遊客到訪,因為它位於岬角頂端的下方,
背有陡峭的坡壁,並無正式的步道可 抵達。
磺港漁港位於原北磺溪出海口和金山岬獅頭山西南側,
由於獅頭山為厚層砂岩所組成,阻擋了強勁的東北季風的直接吹襲,
形成良好的避風港。
17世紀西班牙佔領臺灣北部,開採大屯山的硫磺後
以此為港口來運輸,因而得名「磺港」。
清領時期磺港即有漁村,當地漁民利用魚路古道挑著
漁獲走到臺北士林、大稻埕販售。
日治時期即利用磺溪沿岸地形設置護岸以利停靠漁船。
唯受到河與海岸漂砂之影響,需經常清淤以利船行。
磺港山又稱為獅子頭鼻山,56m,顧名思義位於獅頭山前端。
聯勤測量隊三等三等點內補002。
續行仍有芒草路徑往碉堡,山頂無展望。
經由漁港秘徑可通往岬角前端,途中景色宜人,
惟途中土徑狹小並依附於崖邊,風險仍有,
前往要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