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亭,為市中心通往文山、新店的交通要衝,
也是古時自新店溪取水的霧裡薛圳和瑠公圳流入臺北盆地時必經之地。
清代、日治時期即有古亭庄、古亭村庄、古亭村大字及古亭町。
現在的古亭在中正區南部與大安區西部一帶,
為臺北南區重要的核心地帶,
西有傢俱街(南昌路)、舊貨街(廈門街)、舊書街(牯嶺街),
東有臺灣師範大學與師大夜市。
古亭庄(古亭村庄、古亭村)為清代晚期及日治時期的聚落名稱,
西鄰崁頂、西北鄰龍匣口、北鄰三板橋、東鄰大安、
西南鄰龜崙蘭溪洲、東南鄰林口。
後拆分為古亭町、錦町、福住町、川端町。
古亭町町名源自傳統聚落古亭庄(古亭村庄)。
該町位於川端町之東、錦町之南、大安龍安坡之西、水道町之北。
戰後劃入古亭區,今臺北市大安區古莊里、龍泉里及中正區的羅斯福路
二段、三段周邊,包含西側和平西路一段牯嶺街以東、南昌街二段、晉江街東側
之同安街、金門街一小部分,以及東側和平東路一段
以南浦城街、師大路、龍泉街、雲和街、泰順街之一部份均在町內。
川端町則瀕臨新店溪處,是當時台北近郊的遊憩場所。
該町因位在川端(河邊、河岸之意)而得名。
戰後劃入古亭區,範圍約為今日的汀州路二段,廈門街,同安街,金門街等。
町內有通往市外的川端橋。
即今日之中正橋………
南菜園位在台北市南門外的古亭莊,此處一帶原為居住在三板橋莊
的周可安的土地,兒玉源太郎在1898年2月擔任第四任台灣總督後向其借入
土地以興建自宅「南菜園」,
南菜園為日本內地農家型式的木造茅草屋頂建築,
在1898年6月竣工。
南菜園裡種有兒玉源太郎自日本帶來的藤樹,
據說此為兒玉源太郎雅號「藤園」的由來。
於1922年實施町名改正時,
南菜園附近因與兒玉源太郎之淵源,而被改為「兒玉町」,
南菜園的地址為兒玉町四丁目13番地。
另外,台北市在1901年規劃了市區南方的改正計畫,
原計畫將道路直接穿越南菜園,並在此設自一丁字路口,
但此道路開闢後因台北市的財政因素而一直未實施,直到石塚英藏
在1929年擔任台灣總督時,在同年9月10日造訪了南菜園,因有感於
兒玉總督對台灣的貢獻,以及其過去曾在兒玉總督時期擔任敕任參事官長,
故於後向台北市市區計畫委員會提出南菜園附近市區計畫一部變更,
但後來在1930年1月由委員會修改為三角形的道路。
1956年,南菜園發生火災,災後將茅草屋頂換成瓦片。
1970年代,南菜園被拆除,
改建為南昌公園。
附近另有陸軍聯誼廳,
目前則規劃為孫立人將軍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