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鎮位於嘉義縣北境,北側以華興溪為界,
與雲林縣大埤鄉、斗南鎮及古坑鄉隔鄰,
西側則以三疊溪與溪口鄉相接,南境接民雄鄉,東與梅山鄉接壤。
東西長約十二公里,南北寬約八公里,全鎮面積約 64.1663 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位置恰為臺地丘陵與嘉南平原交界處,東高西低。
大林之得名來自今日大林舊街區(東林、西林里)古稱「大莆林街」,
漢人來此開發早溯康熙年間,
乾隆廿九年(1764)年《續修臺灣府志》中已見大莆林街記載。
歷來說法,稱大莆林係與潮州大埔移民或開拓墾首原籍有關………
大林鎮舊名為「大莆林」、「大埔林」,此地名之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係指本地在開墾初期乃為廣大的森林地帶,故有此稱;
另一種說法為往昔此地有來自潮州府大埔之林地的移民,
而有此稱。後來才改為『大林』。
於清康熙年間由薛大有率眾來此墾拓居住,
居民祖先多從福建、漳泉二地及廣東潮州渡海遠來,陸續發展成聚落,
清廷設衙門於此,商店舖愈來多,並有傳教士至此建立多座天主教堂,
相當的繁榮,成為大莆林的穀倉。
後來蔡貓東率領農民在三角仔東北端建築水壩,
引石龜溪上游溪水,以灌溉三角仔、潭墘、橋仔頭、大湖等數莊農田。
林氏得姓始祖林堅公,是殷商之臣比干之子。比干被暴君紂王剖心殺死。
比干正妃夫人媯氏方孕三月逃往牧野(今河南淇縣)生男名泉。
周武王即位,旌表忠烈,徵其後裔得泉,因泉生於長林山,故賜姓林,改名堅。
林氏始祖林堅食邑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後,
考河南淇水,地處古黃河之西,世稱西河,
故林氏郡望總堂號為「西河堂」,子孫世襲其爵,多為大夫。
春秋時期,林姓後人由於官職調遷與避戰亂隱居等原因,
散居於周(今陝西、河南一帶)、魯、齊、衛等地。
遊走大埔美聚落,
得古厝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