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南市西北部的鹽水區,古稱「大龜肉庄」,由於地處八掌溪和急水溪
兩溪沖刷的三角地帶平原上,地形略微彎曲,狀如新月,因此古名「月津」或「月港」,
是清代周邊平原區的政經、交通及軍事中心,
「一府、二鹿、三艋岬、四月津」的台灣俗諺,
說明了鹽水的重要性,繁華一時。
隨著港口淤積,鹽水港漸失功能,
惟往昔遺留下的街道紋理……..
由鹽水市中心向外輻射的三條主要道路—中正路、朝琴路、三福路,
是鹽水在早年商港時期最繁華的商業區,路的兩旁林立著歷史悠久的商業建築,
今日被稱為「老街」區域。
當時的市中心在今日中正路的路頭,即伽藍廟前的廣場。
這個三岔路口,集結著布街(今三福路)、竹子街(今朝琴路)、媽祖宮街(今中正路)。
由早期的街名,可以知道當時的鹽水商港,
主要集散的貨物是布料以及竹子—農業時代不可或缺的工具材料。
而護庇宮所在的「媽祖宮街」,作為信仰中心,兩側保留了最多日據時期的商業街屋,
它們優美的造型,是21世紀許多大城市的也望塵莫及……
鹽水老街位於台南市鹽水區,
位在三福路以南、中山路以北、治水路以東、中正路以西的中境里,
是鹽水街最精華之地,因此里位處鹽水市街中心,
故命名為中境里。
在鹽水街於日治時期實施街面改造,日昭和形二層樓式的商街取代原本低矮的街屋,
並拆除城門、城牆、隘門,將街道拓寬。戰後街面雖又陸續改建,但仍可看到幾棟日式
商店的舊建築。
台南市政府自2012年7月11日公布施行
《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後,
首度依自治條例第6條公告「鹽水區歷史街區計畫」,自即日起生效,
成為全台第一個有法令依據的歷史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