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年間,約1600年前後,一股黃吳蘇傅等四姓先民,

先後定居該地墾殖,是開墾本地的原始四姓。

後有大夥福建泉州府南安縣十六都芙蓉鄉李姓族人五大房移入,族人眾多,

遂成為本地最大氏族。









昔時墾殖之初,因耕地或排水或通路之爭,難免發生糾紛,

是當時台灣各地數見不鮮的現象,而舉族由一地移往另一地,重新尋找耕地者,則到處可見。

本地原始四姓之中,除了傅姓之外,黃吳蘇族人陸續遷徙他地,另謀發展,

留居本地者,僅寥寥數戶而已。









四姓內的傅姓先民,來自福建泉州府南安縣桃源舖戶分枝十六都官園董頭社,

於清乾隆六年歲次辛酉,即1741年渡台,定居本莊。

有一位俗名「傅元掌」者,領導族人墾地開渠,籌建茅舍,為人熱誠豁達,

樂於服務,遠近村莊及來往商旅,以及本莊居民,乃以「元掌」稱呼本地,

於是元掌之地名就此建立,通行於當時。












 

康熙二十三年(1684),本地隸屬諸羅縣,光緒十三年(1887),本地改隸雲林縣,

當時元長行政區稱白沙墩堡元長莊,白沙墩堡下轄二十三莊。

元長鄉雖屬平原區,但鄉內仍遍布大小沙崙,鄉人更有沙崙為一龍脈之說,

雖有部份沙崙在開發過程中被鏟平,但仍留有多處,其中以『菩提頂』(今水廠到

托兒所間)規模最大,是鄉民成長記憶中重要的一景。
















山內村或許即位於某砂崙之後,古稱之山內……..

山內村北頂厝一帶稱之為頂山,此處為陳姓聚集之處。

有兩棟陳家古厝,頗為華麗氣派。














元長鄉因土壤肥沃,氣候適宜,

每年黑金剛花生種植面積高達1000公頃以上,居全省之冠。

黑金剛花生油脂含量低,花生種皮為深黑色,花生仁表膜富含花青素。






 

元長鄉農會採用當季新鮮的花生烘焙,口感細緻清香、香酥可口。

 從烘焙到包裝,產銷一元化,品管嚴格,品質深受消費者肯定,

口碑極佳。


古厝前程極廣,

應該是曬花生的場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