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襖岬岩長約800公尺、高約81至35公尺之間。
受東北季風影響、以及地質軟硬不同造成差異侵蝕的海蝕平台,
有喚作「印地安人酋長岩」、「象鼻岩」等各類奇岩怪石。
在番仔澳大自然地質教室裡,我們究竟可以看到什麼樣的地質景觀呢?
現說明如下:
番仔澳最有名的大象形狀的海蝕拱門,在番仔澳區域這個酷似有著長鼻大象的頭部岩石,
稱之為『海蝕拱門』,它的形成原因是在靠近海平面的岩岸,受海水的侵蝕而逐漸凹陷,形成『海蝕洞』。
當洞被挖穿之後,便是我們所見到的海蝕拱門構造;
繼續發育的話,凹洞上方的岩層會因失去支撐而塌陷,
之後海崖會後退,形成水平方面開展的海蝕平台。
海階 : 由於海水面的升降或地層受外力而隆起,而將海蝕平台抬升於海平面以上,
與之後再發育而成的海蝕平台形成階梯狀的構造。
多樣性的生痕化石:生痕化石,古生物的遺骸或一些生物活動的足跡,
例如生物在移動、攝食、及居住的環境,了解生痕化石有助於我們知悉過去的環境變遷。
海蝕溝 : 海岸地帶岩層的節理在垂直於海岸的狀況下,海水極為容易延著節理破裂面侵入
並不斷地切割岩層,在經年累月的作用之下,破裂面日益擴大就形成了。
風化紋:雨水或海水沿著岩石的破裂面,使得合有鐵礦物產生氣化作用,
結果形成氧化鐵的帶狀花紋。
蕈狀岩(蘑菇岩)、 蜂窩岩:由於砂頁岩抗風化能力的不同,造成差異性的侵蝕。
若在岩層當中含鈣礦物較多的話,會凝聚成瘤狀的團塊(不易風化),
造成頭大頸細的地質景觀,並形成如同蜂窩一般的岩石。
壺穴:波浪或潮汐攜帶的礫石(砂石)在海蝕平台上進行鑽蝕作用,配合著風化作用,造成了壺穴。
壺穴中內壁平圖滑順,如同刮勺挖過一般。
斷層線:由於地質斷裂或錯動,造成岩層發生斷裂或錯動。
穿孔貝侵蝕:潮間帶的海生貝類,避免被海浪沖走,
這些貝類遂對岩塊加以穿孔侵蝕岩塊。
番仔澳擁有這麼多豐富的地質景觀,
希望大家除了欣賞,還能夠妥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