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及安記棧由來,此與對岸港埔一路78號的黃家「江夏祖厝」有密切淵源。
茲考究黃家江夏堂開基祖黃君公,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小溪鄉車路墘人氏。
於乾隆二年(1737)45歲時偕其母親渡海來台,至鳳山郡小竹下里港仔埔庄開基,
傳承至今已經是第十二世了(距今兩百多年)。
黃君初來臺開發時,並無大規模興建房舍之舉動,
直至其長子黃敦朴之孫黃學(第五世)始建大厝。
黃學為當時港埔地區的大地主,並擁有自己的船隊,航行於台灣及大陸之間,
從事商業貿易,在地方上頗負盛名。
黃學因無子嗣,故而認養其二哥之長子黃弁為養子,
黃弁因而繼承黃學成為家族之核心。
此一核心系統傳至第七世,轉而以黃遜人為主。
黃遜人是黃君公次子黃光鎮之第七世子孫,為清末時秀才,
娶妻蔡茶、林春花,生八子,因貿易事業發達,空間不敷使用,
故而轉至祖厝之東北方(頂厝灣之對岸)興建二層樓「安記棧」,
以處理對外商務。
林園位處鳳山林木茂盛之邊,故稱「林仔邊」。
林仔邊街的街市發展與繁榮就是現在興濟宮到福德廟這一條福興街,
林園人稱為『舊街』,在清領時期這條街道稱為『林仔邊街』,
所 以老一輩的人要到林園街上都稱去「林仔邊街仔」。
因擁有西溪中港優良港口,為明清時期的小竹里商業行政文化重心,
清領時期將小竹里改為小竹上里、小竹下里,當時仍沒有「林園」這個名稱。
直到日本大正9年(1920)設高雄州,將台灣地名做一個改革,原來三個字的地名,
統一縮為兩個字,依照其規定林仔邊將「仔」去掉後,要稱為「林邊」,
但造成與屏東林邊為同地名。
居此當地士紳淵於林園人的父系祖先大都由福建漳州府渡海來台,
「謝府王公」係由漳州移民來自原鄉的傳統信仰,又是林仔邊當地居民的守護神。
依據:漳州府古縣祖廟周邊村落鸛林村(現稱下半林)和園中村(現稱上半林),
故取其「林」、「園」二字命名,以對原鄉的懷念。
又因「林園」的日文發音與「林邊」差不多,並且意境也很好,
因此改名「林園」而設「林園庄」。
林園之地名自此出現,並沿用至今。
「安記棧」,位於林園鄉港埔三路1號,原為高雄縣十大歷史建築之一。
建於日治初期明治35年(1902),採坐東朝西,古俗即有「坐東向西,賺錢無人知」之說。
前臨港埔港,地點適中,正廳二樓可眺望出海口,因以前通訊不發達,皆以登高處遠望,
有觀看大船入港之功能。
建築平面格局為兩落外包護龍的形式,規模為七包三合院式,
前落一層樓,面寬三開間,中央為門廳,左右為房;後落有兩層樓,面寬亦為三開間,
一、二樓中央明間皆為廳,左右護龍各為七間護龍與前後落間以過水相連。
建築物後方有花園,深度约六米,東南側有水井。
由立面觀之,全棟建築物外觀主要由硓石古石及紅磚構成,
牆面腰線以下為硓石古石組砌,圖樣為龜甲紋,腰線以上為紅磚斗砌,
各山牆脊墜有精美的泥塑裝飾。
古厝原本有黃遜人的侄孫女黃彩霞女士堅守,
黃彩霞女士係黃宇宙之女,年輕時就讀台南長榮女中。
彩霞姑終身未婚,因前受日本高等事件(鳳山事件)政治迫害陰影影響,
及事後高雄縣政府古蹟調查人員處理不當,使其更加對政府產生不信任感,
沒有安全感的老婦人不輕意和陌生人交談,獨守住古厝。
此番再訪,古厝更加荒廢,或許老婦垂垂已逝,
古厝已乏人照料,任其荒棄………
建物主體現況大致完好,竊以為地方文化局應該儘早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