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年間(1723-1735)往台灣經商致富的商人鄭運錦始建,歷祖孫三代完工。
因其子鄭汝成誥封中憲大夫,故稱「中憲第」。占地面積約7780平方米,一共有五進112間,
主體建築由門廳、大廳、中廳、後廳和東西廂房,
以及東側一組護厝、西側兩組護厝和書軒、
演武廳、梳妝樓、花園等組成。
由於當時規定除皇親國戚外,官員和庶民建府第都不能超過100間,
主人佯稱只有九十九間,因此中憲第又稱「九十九間」,
建築梁架和門框等雕刻精美,富麗堂皇。
走進南安石井鎮熱鬧的延平東路,
紅磚白石的古大厝中憲第安靜地坐落其間。
中憲第是富有閩南特色的清代古民居、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年代久遠,護厝、演武廳等房頂破損嚴重,面臨坍塌危險。
近年起,中憲第演武廳開工進行搶險加固。
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大批鄭家軍留居寶島墾荒耕田。
清雍正年間,石井海商鄭運錦建船隊於台灣開設「勃興行」,發跡後用銀兩買到
「中憲大夫」官銜時,在台灣採購優秀杉木運回石井興建「中憲第」。
位於南安市石井鎮,清雍正年間台灣富商鄭運錦所建,因其買得「中憲大夫」銜而得名。
第宅占地20多畝,由五進宮殿式主體建築、東西兩側護厝、出軒、梳妝閣、演武廳及
小園林構成的民居建築群。
此次路過石井,中憲第已然得以開放參觀,
第一次踏進古大厝……….
走進演武廳,房梁之上精雕細琢的木製梁格依舊保存精美,
雖然歷經300多年,依舊可以窺見當年精美的工藝,讓有老工匠也連連驚嘆。
房子的木材是以前從台灣運輸而來的杉木,
歷經300多年依舊堅固。
南安中憲第,又名「九十九間」(實際為112間),
2013年5月入選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