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亭,這個有著詩意的千年古鎮,得名於西漢何氏九仙 結楓為亭 的美麗傳說。
她位於楓慈谿下游,古往今來,這裡商貿發達,文化燦爛,藝術鼎盛,
曾孕育過陳洪進、蔡襄、林亨、薛奕、肖妃、、林蘭友等歷史名人。
自宋到清,楓亭登進士第的達127人,任知縣以上的112人,有科甲冠八閩之美譽。
楓亭位於福建東南沿海中部,自古是閩中沿海興化府莆田縣、仙遊縣與泉州府
惠安縣交界處的商貿重鎮,暨今莆田市荔城區、泉州市泉港區、仙遊縣等三縣區
交界處的交通要鎮。
楓亭位於楓慈溪下游,是聯繫湄洲灣北岸和南岸的中樞和紐帶的千年古鎮,
是包含原泉州港、興化港在內的大湄洲港中心,
古往今來,這裡商貿發達、文化燦爛,藝術鼎盛,造就了眾多歷史文化名人,
幾乎占興泉地區(興化府加泉州府)一半之多…….
霞街社區位于楓亭中心地帶 ,南與霞橋相鄰,東與輝煌村相連,
北靠鋪頭,西隔楓慈溪經太平橋與蘭友相接,
因地處楓慈溪下游,故称下溪,又因方言溪與街同音,改稱為霞街。
霞街路口有一座吳瑛將軍碑亭………..
按: 吳瑛(1637-1712)字為高,號媿能,福建晉江人,後來遷居莆田。
因為幼時易姓王,又稱王瑛。原為鄭成功部將,後來降清,曾隨施琅一同征臺,
並在施琅離開臺灣後繼續留守。
後來官至福建水師提督,授威略將軍,死後贈太子少保。
吳瑛出生於明崇禎十年(1637),《清史稿》記載他幼時曾被海盜抓到島上並改姓王。
原是鄭成功部屬,後來在康熙二年(1663,永曆十七年)於泉州降清,不久授予「守備劄」。
次年參與福建銅山島之戰立下軍功,加都司僉書銜,不久又授浙江提標都司。
三藩之亂發生時,他隨浙江提督塞白理轉戰各地,因屢建戰功而升為提標中軍參將。
康熙十八年(1679)擊敗鄭經部將劉國軒,升為同安總兵,後於康熙廿二年(1673)調為興化總兵。
之後他隨施琅攻臺,並在施琅離開臺灣後仍繼續留守。
鎮撫台灣18個月,他整肅軍紀,兵不擾民,條陳屯田,發展生產,
還興建書院和天妃廟,遺愛台灣,頗得清廷嘉贊,亦受到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廣大民眾的景仰。
1685年,吳英調浙江舟山鎮總兵官,擢四川提督。
11年後,調回福建,任陸路提督。
1697年,康熙帝「詔獎英篤實而明達」,授「威略將軍」。
1712年吳瑛逝世後,康熙帝「敕部議恤,贈太子少保,給予祭葬」。
李光地親自為其撰寫「誥授威略將軍福建水師提督吳公墓志銘」,
文稱「耿之平也,公既力諸原;海氛之靖,則施侯為之主,而公實贊之。
蓋公所至,以功業自顯,而造功於閩為尤大……」
以中肯之言,對吳瑛一生功業加予肯定。
在莆田山門村,
建有一座氣勢恢弘的吳將軍墓,
在黃龍吳氏龍溪祖祠中,
存有康熙帝御賜其的「作萬人敵」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