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遊文廟溯及唐宋,其前身即「清源縣學」(仙遊原名「清源」,唐天寶元年改名),

始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原址在縣西(今城隍廟處);北宋咸平五年(1002)遷建

於縣南(即今址)。




從此後,文廟世代傳續,直至近現代。

作為福建四大文廟之一,仙遊文廟是福建地區雕刻裝飾工藝極具代表性的文廟,

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涉台文物。


198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 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 年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仙遊文廟,主要古建築物有大成殿、戟門、明倫堂、崇聖祠、墨池、雁塔等。

建築群落以大成殿為南北中軸線,自東及西分三列。

中軸線從南往北有綽楔門、泮池(泮橋)、戟門、甬道和月台(東西為兩廡)、

大成門、大成殿、磚埕、崇聖祠和尊經閣;








崇聖祠前西側為文昌閣,後為藏書閣;大成殿東面為明倫堂,

明倫堂以堂之前兩廊連接南面儀門,儀門前為墨池;

戟門西側為鄉賢祠、東側為名宦祠。











仙遊文廟經過近千年的修葺、擴建,規模一度十分宏大。

廟內有宋代石鼓及清代的四對蟠龍浮雕石柱,氣勢不凡,

極具藝術價值。



清代,在仙遊還流行用磚雕來裝飾面牆的做法,紅磚貼面既可耐風雨侵蝕,

同時又可以變現成裝飾藝術。

這種在當地古建築雕刻中的藝術形式也在文廟得到體現。

大成門兩側牆堵有兩幅精品紅磚雕制的「祥麟威鳳」和「神龍靈龜」圖案














仙遊歷史上群星璀璨、人才輩出,創造了輝煌的科舉文化。

仙遊文廟共孕育過 5 位狀元、4位宰相、11 位尚書、28 位侍郎、

700 位進士,誕生了蔡襄、蔡卞、蔡京、葉額等歷史名人。










仙遊文廟是古代仙遊最大的教育場所,

也是莆田地區唯一保存較完整的縣級文廟建築群。

文廟規模宏大、氣勢恢宏,建築類型較多,教育設施齊全,

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歷史見證。


雖然歷經滄桑,仍完整保存清乾隆重建時的原構,

展示了乾隆盛世的氣象………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