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醫院位於延平北路及涼州街口,白色面磚及古典山牆的外觀,
呈現出鮮明的歷史街區景觀。
創立人柯謙諒醫師在此設立西式醫學診所,且因其為大台北少數台籍人士
開設之醫療診所,具有時代意義。
仁安醫院所在的延平北路,是昔日臺北城內到大龍峒與淡水的南北主幹道,
而涼州街則是城內聯絡河阜的要道,其旁為太平國小與永樂國小。
其中太平國小創校於1898年,1922年改稱「臺北市太平公學校」。
創辦人柯謙諒出生於1896年,柯家是虔誠的基督徒,
父親柯郎受洗於1877年9月2日,當時才6歲,後來又成長老,娶妻林粉,
生子柯謙卑、柯謙諒、柯子輝、柯頌讚、柯慶章、柯久喜,
並育有養女柯玉琴。
柯謙諒於1912年以公費生的資格考上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即今臺大醫學院前身,
1917年畢業後,先在馬偕醫院任職一段時間,後來在松山開業,接著至今安西街與涼州街口的
「葉內科」租屋開業,由於醫術精湛,前來求診的病患絡繹於途,
又值葉醫師準備退休,柯醫師索性買下留存的醫院設備,
且覓得太平町五丁目三角窗準備籌建仁安醫院。
1927年仁安醫院建築體落成,這是一棟兩層樓高的洋房,
三角窗為入口處,入口天花板上有白菜葉的飾品,正面山牆為半圓形造型,
並以勳章和卷草等裝飾,邊柱的柱頭為造型討喜的花瓶,兩側對稱,各有3間,
窗戶為日式上下拉窗,2樓毛玻璃有「柯」字浮雕,窗外有鑲壁柱,柱頭有自行設計的花樣;
外牆有白磚與洗石仿石的牆面相間隔,
在那個沒有什麼高樓的年代裡,也算是規模很大的量體。
仁安醫院有塊看板寫「小兒科專門」,不過當時的醫學專門分科不像現在分得很仔細,
所以舉凡牙科、婦產科、耳科與花柳性病等,都可前來求診,不過聽說最負盛名的是處理
產婦難產的棘手問題,而柯家三代也都曾在這裡行醫。
柯醫師仁心仁術,遇有家貧患者前來就醫,沒錢也可以賒著,到年底才結算,
所以每逢過年時,便看見許多人提著自家畜養的雞鴨來診所抵債,但如實在是還不起的,
柯醫師就銷毀帳單,也不計較了。
偏遠地區如有醫療需要,柯醫師也不畏舟車勞頓,使命必達。
柯謙諒生兒育女,計有6男6女;長子柯賢雄(醫師)、三子柯賢忠(醫師)、四子柯賢政、
六子柯賢德(牙醫);長女柯秀貞(適陳拱北教授、長老),次女柯秀華(醫師,適洪鈺卿教授)、
三女柯秀珍(適楚劍藩化工工程師)、四女柯秀研(適李廣融)、五女柯秀瑱(適李沉)、
六女柯秀惠(適劉武元),許多家族中人懸壺濟世,救人無數。
仁安醫院歷經風霜,921大地震後,屋子嚴重漏水,
一度要拆除重蓋大樓,經過文化局等相關熱心人士的爭取,
2001年初,原屋主柯賢忠(曾擔任台北市衛生局長)與柯陳美英夫婦將這棟保存狀況還算相當完整
的老房子捐獻給台北市文化局,經過整修後,先是作為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不過在一樓的空間裡
仍然重現當年的醫院陳設,陳列諸如手術檯、手術燈、藥罐、開刀器和處方箋,
以及柯家重要照片等等,
後來轉型為「青銀共創實驗基地」。
延續社造中心宗旨,
未來每週將固定舉辦一系列的手作體驗課程及生活議題講座,
希望引動更多年輕社群投入社區,與長者志工「跨世代共作」,
共創出新的火花。